近日,中国充电联盟发布了关于2025年4月全国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的最新运行数据,揭示了电动汽车充电网络的显著扩展与使用情况。
数据显示,2025年4月,全国公共充电桩数量实现了快速增长,与3月相比增加了9.2万台,同比增长率高达34.1%。截至该月底,联盟成员上报的公共充电桩总量已达到399.2万台,其中直流充电桩为183.4万台,交流充电桩则为215.7万台。从过去一年的数据看,即从2024年5月至2025年4月,公共充电桩的月均新增量约为8.5万台。
在地区分布上,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山东等十个省份的公共充电桩建设占据了全国总量的67.7%。这些地区的充电电量也占据了全国的主导地位,其中广东、江苏、河北等省份的充电电量尤为突出。充电电量主要集中在公交车和乘用车上,而环卫物流车、出租车等其他类型车辆的充电需求占比较小。2025年4月,全国充电总电量约为61.4亿度,环比增长4.6%,同比增长更是高达55.6%。
从运营商角度来看,全国充电运营企业的竞争格局也日趋明朗。截至2025年4月,特来电、星星充电、云快充等十五家主要运营商占据了全国充电桩总量的85.5%。其中,特来电运营的充电桩数量最多,达到了76.6万台,星星充电和云快充则分别以67.2万台和62.3万台紧随其后。这十五家运营商的充电桩数量远超其他小型运营商,显示出充电市场的集中化趋势。
整体来看,2025年前四个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的增量达到了124.7万台,同比上升22.5%。其中,公共充电桩增量为41.3万台,同比增长64.7%;而随车配建的私人充电桩增量则为83.4万台,同比上升8.8%。截至2025年4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的累计数量已达1406.4万台,同比增长46.3%。
充电基础设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呈现出良好的匹配态势。2025年前四个月,新能源汽车的国内销量为365.8万辆,与此同时,充电基础设施的增量为124.7万台。桩车增量比达到1:2.9,这意味着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能够基本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普及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