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商业·财经

AI读不懂时钟,也算不出星期几?基础时间认知成挑战

   时间:2025-05-17 23:10 作者:任飞扬

近期,一项关于人工智能(AI)能力边界的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据LiveScience报道,尽管AI在编程、图像生成、文本创作乃至部分标准化测试中表现出色,但在执行日常生活中看似简单的“读时钟”和“算日子”等任务时,却频频失误。

这项研究在2025年的“国际学习表征会议”(ICLR)上被详细介绍,相关论文已在arXiv平台上发布,尽管尚未完成同行评审。爱丁堡大学的研究员Rohit Saxena是论文的主要作者,他指出,人类对时间和日历概念的掌握几乎是本能的,而AI在这方面的欠缺应被视为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为了验证这一点,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系列专门测试时钟识别和日历计算的图像,并将它们输入到多个具备图文处理能力的大型语言模型中,包括meta的Llama 3.2-Vision、Anthropic的Claude-3.5 Sonnet、谷歌的Gemini 2.0和OpenAI的GPT-4。然而,测试结果显示,这些模型在判断时钟时间和推算日期星期上的准确率均未超过50%。

Saxena进一步解释,AI在处理时钟问题时,不仅需要识别指针的位置,还要理解角度和分辨不同风格的表盘,如罗马数字或艺术化设计,这远比简单的物体识别复杂得多。而日历问题同样困扰着AI,特别是在处理如“每年第153天是星期几”这类问题时,错误率依然很高。

研究数据显示,AI在读时钟上的正确率仅为38.7%,而在判断日历上的准确率更是低至26.3%。Saxena强调,AI的推理过程并不基于固定的算法规则,而是依赖于从训练数据中学习到的模式,这导致它们的推理过程缺乏一致性和准确性。

研究还发现,当AI的训练样本中缺乏某些特定现象,如闰年或复杂的日历规则时,它们的表现会进一步下降。即使模型已经理解了“闰年”这一概念,它们也很难将这个知识正确地应用到具体的视觉判断中。

针对这些问题,研究提出了两个改进方向:一是增加训练数据中的代表性示例,以确保AI能够接触到更多样化的情境;二是重新审视AI如何整合逻辑推理与空间感知能力,特别是在处理不常遇到的任务时。这些发现不仅揭示了AI的当前局限,也为未来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