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的商业圈内,一场围绕着宗氏家族百亿遗产的激烈争夺悄然拉开序幕,导火索是一笔108.5万美元的资金从汇丰银行账户神秘转出。
这场风波迅速蔓延至香港高等法院,一份起诉书如寒冰般揭露了这个饮料帝国深藏的家族纷争。宗继昌、宗婕莉和宗继盛,三位持有美国护照的“宗氏子女”,将矛头指向了宗馥莉及一家名为Jian Hao Ventures Limited的公司,他们声称自己是宗庆后生前承诺的21亿美元信托权益的合法受益人,要求平分这笔巨额遗产。
据原告方所述,2003年宗庆后曾秘密指示下属在香港汇丰银行设立了一个高达21亿美元的离岸信托,指定这三名非婚生子女为受益人,每人应得7亿美元。然而,随着诉讼的深入,这场遗产争夺战愈发扑朔迷离。
近日,三名原告又向杭州法院提出申请,要求调取宗庆后的血液样本进行DNA比对,并主张分割娃哈哈集团29.4%的股权,价值超过200亿元人民币。原告方律师此次直接确认,这三人是宗馥莉同父异母的弟妹,与此前保留态度的表述大相径庭。
这场横跨两大城市的法律较量,不仅将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馥莉推向风口浪尖,更彻底颠覆了“布鞋首富”宗庆后一直以来塑造的“一妻一女一布鞋”的公众形象,同时也将富豪家族财富传承的复杂问题暴露无遗。
关于那份传说中的21亿美元信托,其真实性备受质疑。宗馥莉团队依据《信托法》第八条,指出该信托缺乏必要的书面文件,仅凭口头承诺难以成立。而从香港普通法的角度来看,尽管口头承诺加资金行为可能构成“事实信托”,但缺乏书面文件无疑增加了认定的复杂性。
遗嘱战场同样硝烟弥漫。宗馥莉出示的一份2020年遗嘱显示,所有境外资产由她独自继承,其他子女无权主张权利。然而,这份遗嘱的见证人全是娃哈哈高管,无家族成员签字,因此原告律师指出其程序瑕疵,并提交了一份2018年公证的《非婚生子女权益确认书》,其中宗庆后亲笔写明三子女与宗馥莉享有同等继承权。
若亲子关系成立,根据《民法典》第一百零七条关于非婚生子女平等继承权的规定,宗馥莉将面临巨大的法律挑战。尽管我国现行《继承法》对遗嘱处分无严格限制,但若法院认定其违反“必留份”原则,遗嘱仍可能部分无效。
在娃哈哈股权问题上,宗馥莉的律师团队坚称,宗庆后已通过家族信托、离岸公司等工具完成资产隔离,其直接持有的股权均登记在施幼珍名下,三名非婚生子女无权主张。然而,这一切仍需经过法院的审判。
类似的家族信托被击穿的案例并不罕见。俏江南创始人张兰的离岸家族信托就是一个典型。2022年,新加坡高等法院认定张兰是该信托所在银行账户资产的实际所有人,同意了CVC提出的任命接管人的申请。张兰对该信托资产的控制权过高,导致信托被击穿。
相比之下,洛克菲勒家族通过家族信托成功传承财富的故事则值得借鉴。洛克菲勒家族信托的核心在于控制权与受益权的分离,以及将这种传承机制制度化。洛克菲勒家族信托规定,受益人在一定年龄前只能获得分红和收益,不能动用本金,从而有效防范了婚变风险,避免了家族资产外流。
然而,即便是洛克菲勒家族这样的成功案例,也面临着后代对信托条款的挑战。默多克家族的故事就证明了这一点。默多克通过家族信托设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财富的稳定传承,但仍因继承问题与子女对簿公堂,显示出家族信托并非万能的解决方案。
回到宗氏家族,这场遗产争夺战已经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财产争夺,它已经从家族财富传承蔓延至企业经营领域。娃哈哈集团虽然声明“家族事务与公司无关”,但市场反应已经显现,部分代理商因担忧而不敢拿货,销售额出现下滑。
随着香港法庭将案件审理延期至9月18日,实验室里的亲子鉴定DNA检测仍在进行中。杭州市上城区财政局已成立专项工作组介入调解娃哈哈家族内部权益纠纷。无论结果如何,这场遗产争夺战已经在中国商业史上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中国的企业家们已经通过几十年的努力积累了巨额财富,是时候学习如何更好地传承这些财富了。家族信托作为一种有效的财富传承工具,其设计和执行都需要在阳光下进行,依赖于严谨的法律文件和制度化的设计。血缘可以秘密延续,但财富传承必须光明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