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商业·财经

代工风波背后,娃哈哈与今麦郎的品牌与供应链博弈

   时间:2025-05-19 13:07 作者:ITBEAR

五月的食品行业掀起了一场关于代工模式的争议风暴。风波始于来伊份的“蜜粽”事件,消费者对代工品控的质疑声四起,紧接着,娃哈哈纯净水被曝出由今麦郎代工的消息,将零售行业中代工模式的深层矛盾推到了公众视野之中。

5月15日,娃哈哈官方承认与今麦郎存在代工关系,并宣布自2025年4月起终止合作。次日,今麦郎董事长范现国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透露,双方的合作始于2024年5月,至2025年5月结束,期间今麦郎为娃哈哈代工生产了5000多万箱、约12亿瓶纯净水,占今麦郎自身产能的约10%。

范现国强调,尽管在2024年的销售旺季,今麦郎蓝标水的产能紧张,但仍优先保障了娃哈哈的订单供给,这体现了双方合作中的战略协同性。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娃哈哈声明的合作终止时间与今麦郎披露的时间存在一个月的差异,这或许与双方的业务交接流程及声明发布节奏有关,双方尚未就此差异进行进一步说明。

随着消费者越来越习惯于审视配料表、追溯生产源头,这两起代工风波反映出行业在追求“高质价比”背景下的品控焦虑,以及老牌企业在供应链重构中的生存博弈。消费者对代工模式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代工是否意味着质量的妥协?同样是纯净水,为何娃哈哈的价格高于今麦郎?

微博话题截图

事实上,关于娃哈哈纯净水代工的质疑早有端倪。从2024年开始,就有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晒出购买的娃哈哈纯净水瓶身,生产方标注为今麦郎的多家分公司。对比发现,代工产品与娃哈哈自有商品在外包装设计上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成为消费者感知“产品差异”的第一触点。价格对比进一步放大了消费者的困惑,娃哈哈纯净水在淘宝平台上的售价比今麦郎相近规格的蓝标纯净水高出不少。

娃哈哈纯净水代工图片

娃哈哈在声明中提及代工期间自查发现个别批次纯净水产品未通过出厂抽样检测,这一声明引发了消费者的热议,#娃哈哈称已终止和今麦郎代工合作#话题迅速登上微博热搜。在消费理性化趋势下,溯源生产信息已成为购物常识,不少消费者认为同一生产线的不同品牌产品应保持价格一致。

此次代工风波背后,是娃哈哈在“新掌舵者”宗馥莉领导下的战略调整与震荡。自2023年全面接棒以来,宗馥莉推动了多项改革举措,包括商标归属权纠纷的公开化、全国工厂布局的调整等。此次代工事件更是将娃哈哈在规模扩张与质量把控间的矛盾推向了高点。

娃哈哈员工维权图片

娃哈哈方面在回应媒体提问时表示,代工是由于2024年水产品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导致的产能紧张,并强调已完成多条高速产线布局,新建多个现代化工厂,未来将坚持自有生产模式。这表明娃哈哈已经意识到代工模式对企业长远发展的不利影响。

然而,代工模式并非洪水猛兽,而是产业链分工深化的结果。关键在于建立全链条品控体系。对于品牌方而言,代工不再是简单的产能外包,而是需要建立涵盖原料采购、生产流程、仓储物流的全周期管理体系。对代工厂而言,单纯依赖低价竞争的时代已然终结,专业化能力成为核心壁垒。

娃哈哈官网图片

对于今麦郎而言,尽管失去了娃哈哈的订单,但这场合作仍具有战略价值。通过代工,今麦郎深度了解了纯净水市场的消费偏好、区域流量分布,为自有品牌研发积累了数据资产。今麦郎宣布的“蓝标+凉白开+今矿”三大产品冲击300亿年销量目标,背后正是代工经验沉淀的供应链能力支撑。

这场风波也为零售行业带来了启示:在消费理性化、竞争白热化的今天,货架上的商品标签不仅仅是品牌符号,更是承载着生产源头的透明信息。这为企业敲响了警钟:在食品安全的红线上,没有任何捷径可走。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