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集团近日揭晓了2025财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报告,揭示了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巨大投入已结出累累硕果。
数据显示,在2025财年第四季度,阿里巴巴的营收达到2364.54亿元人民币,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7%。经过调整后的EBITA(一项非公认会计准则财务指标)更是实现了36%的增长,达到326.16亿元人民币,这主要得益于收入的稳健增长和运营效率的大幅提升。
在具体业务方面,淘天集团的表现尤为亮眼,全面超出市场预期。同时,阿里云的增长速度也明显加快,收入增长率达到了18%。整个2025财年,阿里云的收入更是实现了双位数的增长。
从全年业绩来看,阿里巴巴在2025财年的总收入为9963.4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而在非公认会计准则下,阿里巴巴的净利润为1581.22亿元人民币,与2024财年的1574.79亿元人民币基本持平。
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在财报发布后表示,本季度和整个财年的业绩充分证明了阿里巴巴“用户为先、AI驱动”战略的有效性。在AI需求的强劲推动下,云智能集团的季度收入增长加速至18%,其中AI相关产品的收入已经连续七个季度实现了三位数的增长。
在淘天集团方面,客户管理收入同比增长了12%,这主要得益于对用户体验的持续投入和商业化举措的不断推进。吴泳铭还透露,未来阿里巴巴将继续聚焦核心业务,推动AI+云成为公司长期发展的新引擎。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财报表现强劲,但阿里巴巴在美股盘前的股价却出现了大幅下跌,跌幅超过了5%。
在云计算领域,阿里云的表现尤为抢眼。财报显示,2025年一季度,阿里云智能集团的收入达到了301.2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这一增长主要由公共云业务收入的快速增长所带动,其中AI相关产品的采用量大幅提升。
阿里云在AI领域的持续投入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新一代混合推理模型Qwen 3的开源,不仅性能全面超越全球顶尖模型,还进一步提升了阿里巴巴在AI领域的技术竞争力。阿里通义已经开源了200余个模型,全球下载量超过3亿次,千问衍生模型数超过10万个,成为全球最大的开源模型家族。
在AI产品的应用方面,阿里巴巴已经在互联网、零售、制造业和文化传媒等多个垂直领域取得了广泛的应用。宝马、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等众多行业头部客户都与阿里巴巴达成了AI领域的战略合作。在AI需求的强劲推动下,阿里云全年收入实现了同比双位数的增长,达到1180亿元人民币。
在电商领域,淘天集团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025年一季度,淘天集团的收入达到了1013.6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全年营收更是达到了4498.2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淘天集团继续投入用户增长和体验提升,实现了更强劲的新买家增长,88VIP会员数量已经超过5000万。
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和本地生活集团也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季度收入同比增长22%,达到335.79亿元人民币。而本地生活集团则在饿了么和高德订单的快速增长驱动下,一季度实现营收161.3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
在物流领域,菜鸟业务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虽然由于阿里电商业务承担部分物流平台职责而导致的国内物流服务收入下降,菜鸟季度收入同比下滑12%,但在国际物流业务的带动下,菜鸟全年营收达到1012.72亿元人民币,进入了全球市场化发展的新阶段。
在财报发布的同时,阿里巴巴还宣布了派发46亿美元股息的计划,持续提升股东回报。根据股份回购计划,阿里巴巴在2025财年以119亿美元回购了11.97亿股普通股,成为回购力度最大的中概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