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商业·财经

埃斯顿港股IPO之路:巨亏短债压顶,外资撤离能否破局?

   时间:2025-07-16 09:11 作者:金融界

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国内工业机器人领域的佼佼者,近期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意在进军香港主板市场。此次IPO不仅标志着埃斯顿全球化战略的进一步推进,也揭示了其在产能扩张、海外并购、技术研发以及财务结构优化等方面的宏伟蓝图。

然而,光鲜的上市计划背后,埃斯顿正经历着一系列严峻挑战。根据招股书披露,公司业绩在2024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滑坡,从盈利1.66亿元骤降至亏损8.1亿元,这一巨大反差无疑为其上市之路蒙上了一层阴影。业绩的大幅下滑,主要归因于核心业务收入的减少以及资产减值的双重打击。公司支柱业务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收入同比下降16.04%,同时,受国内外市场需求疲软及通胀压力影响,全资子公司德国克鲁斯的营收也大幅下滑。公司在光伏行业的销售收入同样显著缩水。更雪上加霜的是,公司对4家子公司计提了3.45亿元的商誉减值,以及对账款、存货等计提了1.22亿元的资产减值,两项减值合计达4.67亿元,进一步加剧了整体亏损。

尽管2025年一季度公司业绩有所回升,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93.43%至1263万元,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盈利仅为416.7万元,显示出核心盈利能力的脆弱。华泰证券预测,埃斯顿2025年的归母净利润为0.32亿元,与2022年和2023年的盈利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盈利复苏前景充满不确定性。

在研发投入方面,埃斯顿展现出了坚定的决心。尽管行业整体仍处于亏损状态,但研发支出却持续增长。2022年至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3.08亿元、3.89亿元和4.42亿元,显示出公司对技术创新的重视。然而,高昂且持续增长的研发费用也成为拖累公司业绩的重要因素。如何在长期技术投入与短期盈利压力之间找到平衡点,成为埃斯顿亟需解决的问题。

与此同时,公司的债务压力也在持续加大。截至2024年末,公司总负债已达82.48亿元,其中流动负债占比高达近八成。而公司的货币资金仅为13.48亿元,远远无法满足短期债务偿还的需求。资产负债率逐年攀升,从2022年的62.79%上升至2024年的81.34%,其中有息负债率也从34.31%升至43.10%。现金流方面,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负值,运营主要依赖于融资性现金流。面对庞大的流动负债,公司的资金链压力显而易见。

更为严峻的是,外资正在逐步撤离埃斯顿。自2021年定增以来,多家外资机构已大幅减持或完全退出。陆股通持股占比从2022年的峰值23.71%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2.21%,降幅惊人。重量级外资机构的撤离,无疑传递出国际投资者对埃斯顿当前投资价值的担忧。

在此背景下,埃斯顿的港股IPO计划显得尤为重要。若成功上市,将有助于公司缓解短期资金链压力,推动全球化战略的实施。然而,面对业绩下滑、债务压力以及外资撤离等多重挑战,埃斯顿能否成功逆袭,仍需时间给出答案。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