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同宇新材料(广东)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同宇新材”)正式注册生效,标志着这家深耕电子树脂领域的公司将迈入资本市场的大门。自2015年成立以来,同宇新材始终专注于电子树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应用于覆铜板的生产制造。
同宇新材的背后,站着一位化工领域的高材生——实控人张驰。张驰毕业于四川大学,获得了高分子博士学位。而四川大学不仅是他学术生涯的起点,也为他带来了事业上的重要助力。纪仲林,这位比他年长16岁的校友,成为了他创业路上的关键人物。
纪仲林在创办同宇新材的前身时,慷慨解囊,将1240万元现金赠与张驰带领的创始团队。这一举动不仅展现了纪仲林对张驰团队的信任与支持,也为同宇新材的起步奠定了坚实的资金基础。尽管两人年龄相差较大,但同宇新材表示,他们多年来一直保持友好密切的交往,是名副其实的“忘年交”。
然而,就在同宇新材即将登陆创业板之际,公司却遭遇了利润两连降的困境。这不禁让人对公司的未来发展产生担忧。同宇新材表示,业绩下滑主要受产品销售价格下降、产能瓶颈制约以及全资子公司江西同宇建设期亏损等因素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同宇新材的客户和供应商群体中,不乏来自张驰团队的“熟人圈”。苏世国、邓凯华、章星等核心成员曾在行业内的知名企业担任重要职务,为公司带来了丰富的客户资源和供应链资源。然而,这种高度依赖大客户和熟人供应商的模式,也为公司的议价能力和风险控制带来了挑战。
为了摆脱困境,同宇新材计划通过IPO募集资金13亿元,其中12亿元用于扩产江西同宇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电子树脂项目(一期)。然而,这一激进的产能规划是否建立在合理的市场预测之上?公司如何保证在2026年完全达产后,完成44亿元的营收目标?这些问题都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
对此,同宇新材表示,目前国内高性能覆铜板用电子树脂的缺口较大,市场前景广阔。公司面对下游市场需求增长,产能较为紧张,因此实施募投项目以扩大现有产品产能具有必要性。然而,市场的变化莫测和行业竞争的加剧,都为公司的未来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
同宇新材的存货在近年来也呈现出飙升的趋势。2024年,公司存货达到9529万元,同比大涨约90%。这一数据不仅反映了公司产能的扩张,也暴露了公司在库存管理方面的挑战。如何在保证产能的同时,有效控制存货水平,将成为公司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
同宇新材的上市之路虽然充满挑战,但也为公司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如何利用资本市场的力量,实现公司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将是张驰团队面临的重要课题。在未来的发展中,同宇新材需要更加注重市场预测、风险控制和内部管理等方面的建设,以确保公司的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