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集团,这家起源于杭州西湖边的餐饮品牌,终于在今年五月迎来了其在港交所主板的上市时刻。尽管上市之路历经波折,五次冲击港交所后才得以成功,但绿茶集团的这一里程碑仍被视为餐饮界的一大盛事。
然而,上市首日的市场表现却给绿茶集团泼了一盆冷水。股价开盘即跌破发行价,以7.19港元开盘后,全天走势低迷,最终收盘于6.29港元,跌幅超过12%,市值定格在42.36亿港元。这一表现无疑给投资者和业界带来了一丝凉意。
回顾绿茶集团的发展历程,自2008年创始人王勤松、路长梅夫妇在杭州开出第一家餐厅以来,绿茶集团凭借其独特的菜品融合和亲民的价格策略,迅速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2017年,绿茶集团获得了瑞士私募巨头合众集团旗下基金的4.5亿元投资,从此步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到2018年,绿茶集团已经拥有了100家餐厅。
然而,在门店数量和业绩快速增长的同时,绿茶集团却面临着餐厅核心经营指标下滑的困境。招股书显示,近年来绿茶集团的翻台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人均消费也在逐年下降。尽管绿茶集团一直在努力推出新菜品,但招牌菜仍依赖于早年推出的经典款,缺乏新的大单品来支撑品牌的持续增长。
绿茶集团还曾因预制菜问题引发争议。招股书显示,绿茶集团的部分招牌菜是由第三方食材加工公司制备的预处理食材及烘焙产品。此前,有消费者反映绿茶餐厅的“佛跳墙”是预制菜却未在菜单中明示,而“绿茶鸡”也仅需厨房员工将腌制好的鸡肉放入烤箱烘烤一段时间即可完成。这些问题引发了市场对绿茶集团食品安全和供应链情况的担忧。
更令人担忧的是,绿茶餐厅曾多次陷入食品安全风波。从后厨人员偷吃客人菜品、熟食放在垃圾桶上,到制售的绿茶葱香烤鸡被检出大肠埃希氏菌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再到青椒中农药残留超标,这些问题无疑给绿茶集团的品牌形象带来了严重的损害。
尽管面临着诸多挑战,绿茶集团仍表示将积极应对。招股书显示,绿茶集团计划将募集资金的63%用于餐厅拓展,26%用于中央食材加工设施建设,以优化供应链和提升食品安全水平。同时,绿茶集团还将探索下沉市场和海外市场,计划在海外新增28家餐厅,并在未来尝试小型门店模式来降低成本、提升翻台率。
然而,对于绿茶集团来说,上市只是一个新的起点。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品牌的持续增长,如何在食品安全和供应链优化方面取得突破,如何在品牌创新和下沉市场拓展中寻找平衡,都是绿茶集团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