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市场近期迎来了一位新能源领域的“新势力”选手——博雷顿。这家专注于新能源工程机械设计与开发的公司,于5月7日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博雷顿此次全球发售了1300万股股份,占发行后总股本的3.41%,发行价为每股18港元。通过这次IPO,公司成功募资2.34亿港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净募资额为1.478亿港元。上市首日,博雷顿股价表现强劲,高开逾50%,截至上午交易时段,股价报27.2港元,涨幅达到51.11%,公司总市值超过103亿港元。
博雷顿此次IPO吸引了锂电池巨头欣旺达和长风基金作为基石投资者,两者共认购了6311万港元的股份,显示出市场对博雷顿未来发展的信心。
博雷顿的故事始于2016年,由一位80后创业者陈方明在上海创立。陈方明拥有丰富的投资管理背景,曾在上海易津投资担任董事会主席兼总经理多年。他敏锐地洞察到新能源工程机械市场的巨大潜力,决定亲自下场创业。
在陈方明的带领下,博雷顿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艰难历程。公司在成立初期并没有实质性的营业收入,直到2018年,随着易津投资的增资认缴和股权结构调整,博雷顿的业务才开始有了实质性进展。2019年,博雷顿推出了首款新能源装载机,并成功实现了商业化,当年营收达到4378.05万元。
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博雷顿的产品线也逐渐丰富,涵盖了电动工程机械、矿用卡车、重卡以及无人驾驶等创新产品。公司致力于为用户提供风光储运绿色能源管理一体化方案,成为清洁能源生产、储存和利用全产业链的参与者。
在资本的助力下,博雷顿的估值也水涨船高。从2018年至递交招股书前,博雷顿已经完成了四轮主要融资和数次股权转让,融资额约14.35亿元。公司的估值从A轮后的1.42亿元,增长到C+轮的52.48亿元,五年间估值增长了36倍。
然而,作为新能源领域的参赛者,博雷顿也面临着业绩亏损的挑战。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公司虽然营收持续增长,但净利润却连续三年亏损,且亏损额逐年扩大。造成这一局面的重要原因,是博雷顿选择从零开始进行正向研发,投入巨大。
尽管面临亏损,但博雷顿并没有放慢创新的步伐。近年来,公司战略性地将主要重点转向电动装载机和宽体自卸车,并向这两个产品线分配了大部分销售和研发资源。同时,博雷顿也开始涉足具身智能赛道,拥有独立的无人驾驶团队和整车开发团队,致力于将自动化运营场景纳入产品设计考量。
在博雷顿的背后,还隐藏着一所被誉为“新能源汽车界黄埔军校”的高校——华南理工大学。博雷顿的创始人陈方明就是该校的毕业生。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中,已经涌现出众多华南理工大学的师生身影,包括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等。他们的成功,不仅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华南理工大学的新能源汽车领域增添了光彩。
如今,博雷顿正式登陆港股市场,成为华南理工大学新能源汽车领域又一个IPO成功案例。未来,博雷顿将继续在新能源工程机械领域深耕细作,为用户提供更加清洁、高效的能源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