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商业·财经

卷毛线!饿了么用AI和百万补贴宠骑手

   时间:2025-04-28 10:08

文/王德生

2025年4月25日,饿了么正式推出国内首个基于大模型技术的骑手端AI助手“小饿”,标志着外卖配送行业正式迈入智能化新阶段。

这款集成自然语言处理(NLP)、多模态交互及实时数据分析能力的智能体,旨在通过语音指令解放骑手双手、优化配送效率,并主动提供风险预警与策略建议,覆盖无锡、沈阳、佛山、苏州等首批试点城市。

据官方数据显示,中国外卖骑手规模已超1300万人,但长期以来,算法压单、超时罚款、极端天气风险等问题困扰着这一群体。

饿了么此次发布的“小饿”,正是基于大模型技术打造的智能解决方案,旨在通过语音交互、实时预警和个性化分析,让骑手“跑单更省心、更安全”。

而五一前夕推出的30万份免费爱心餐、百万补贴及取消超时扣罚政策,则进一步彰显平台对劳动者权益的实质性支持。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袁哲评价:“‘小饿’不仅是工具升级,更是平台责任感的体现。AI解放双手,政策保障权益,这种‘科技+人文’的双重路径,或将成为行业新标杆。”

01

AI助手“小饿”如何破解骑手痛点

想象这样的场景:外卖小哥黄晓琴手里提着三单奶茶,对着手机喊一声 “小饿小饿,确认到店”,系统立刻自动完成操作;

雨天路滑,手机突然弹出语音提醒 “前方路段积水,请绕行”;

新手小哥迷茫时,AI 会根据热力图推荐订单密集区域,并预估当日收入。

这不是科幻片,而是饿了么 AI 助手 “小饿” 在无锡、沈阳等城市的真实应用。

作为行业首个基于大模型技术的骑手端智能体,“小饿” 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和多模态交互,将接单、导航、查询活动等操作从触屏变为 “动口”。

测试数据显示,语音交互可减少 70% 的手动点击,尤其在极端天气下,骑手无需频繁操作手机,降低了安全风险。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袁哲亲自体验后评价:“AI 负责处理繁琐操作,小哥专注与人沟通,这才是真正的人机协同。”

02

全国首份协议取消超时扣罚

4 月 25 日,饿了么与骑手代表签订的《2025年度“饿了么”(上海)网约配送算法和劳动规则协议》堪称行业里程碑。

根据协议,众包骑手小时劳动报酬综合计算不低于 25 元,逐步取消超时扣款,恶劣天气自动触发补贴,配送费构成在 APP 端透明展示。

更值得关注的是,平台将交通管制、道路施工等动态因素纳入派单算法,剔除逆行、超速等违规样本,让时间预估更合理。

“以前超时一分钟就扣钱,现在系统会主动提醒绕路,甚至建议休息。” 在上海送了 6 年外卖的葛杰刚直言,新规则让他敢在高峰期接高难度订单了。

数据显示,协议试点期间,骑手超时率下降 23%,违规骑行事件减少 18%。

市委党校教授汪仲启认为,这是 “算法民主” 的创新实践,通过多方协商让规则更贴近骑手需求。

03

百万补贴致敬劳动者

五一期间,饿了么联合工会和商家推出 “致敬城市小蜜蜂” 活动,30 万份正新鸡排汉堡免费领,9 个城市前 1000 名劳动者享免单,指定套餐价格直降 3 元再补 3 元。

这些福利并非 “一次性礼包”,而是长期关怀的缩影:自 2024 年 6 月启动工会爱心餐以来,饿了么已覆盖 76 个城市,服务超 800 万人次,骑士餐累计补贴近 1 亿元。

“以前吃饭要算计成本,现在每天都能吃到热乎的爱心餐。” 三个孩子的母亲包才红说。

更贴心的是,饿了么还联合支付宝推出 “碰一下开门” 服务,骑手用手机 3 秒解锁小区门禁,解决 “进门难” 痛点。

这些细节背后,是平台对骑手需求的深度洞察 —— 从休息驿站到换电服务,从骑士公寓到健康保障,饿了么构建的 “五个一” 服务体系,正在重塑行业标准。

总结

科技向善,与劳动者同行

当 AI 技术与人文关怀相遇,外卖行业正在发生质变。

饿了么用  “小饿” 解放骑手双手,用算法协议保障收入安全,用百万补贴传递温暖,这一系列动作不仅是商业策略的升级,更是对 “科技向善” 的践行。

在行业普遍陷入 “效率陷阱” 时,饿了么选择与骑手站在一起,用制度创新和技术赋能打破内卷,为城市生活注入更多温度。正如其负责人所说:“小哥是城市的守护者,我们要做小哥的守护者。”

未来,随着智能耳机、头盔等装备的落地,以及算法透明度的持续提升,饿了么或许能引领外卖行业走向更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