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商业·财经

人形机器人:热潮之下,何时能飞入寻常百姓家?

   时间:2025-05-12 16:11 作者:ITBEAR

在近期上海举行的创新创业青年论坛上,王兴兴分享了一个引人注目的观察:人形机器人行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热潮,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市场需求的高涨使得包括宇树在内的多家企业订单激增,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然而,这一领域的竞争也日益激烈。早在多年前,华为就已涉足人形机器人领域,宇树机器人在春晚的亮相更是将其推向了公众视野。不仅如此,特斯拉、比亚迪等科技巨头也纷纷将目光投向了这一市场。与此同时,国际上的波士顿动力、本田、OpenAI、微软等企业也在积极布局,一场新的机器人竞争正在悄然展开。

人形机器人的复杂程度远超传统机器人。传统机器人往往只需掌握单一技术即可实现应用价值,如工业机器人侧重于运动控制技术,扫地机器人则主要依赖导航传感技术。而人形机器人则需要在多种应用场景下具备通用性,这就要求其必须集成和融合更高的技术,处理更庞大的数据集,并具备更强的语言和指令理解能力。在过去,AI数据和模型的发展相对孤立,迭代速度慢,成本高,但大模型的普及正在改变这一现状。

随着大模型参数量级的飞跃,从亿级到百万亿级,单一模态大模型正在向多种模态融合的通用AI方向发展。这一变化为人形机器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使得语音、视觉、决策、控制等多方面技术能够直接与人形机器人结合,全面提升其能力值。例如,2023年4月,AI公司Levatas与波士顿动力合作,成功将ChatGPT和谷歌语音合成技术接入Spot机器狗,实现了与人类的交互。

尽管底层技术的高速进化让全球科技大厂看到了人形机器人大规模商业化的可能,但目前人形机器人距离真正进入普通家庭还有一定距离。一方面,市面上的人形机器人能力范围相对有限,缺乏刚性替代效益,对C端消费者吸引力不足。另一方面,许多基础技术短板尚未补齐,如电池续航时间短、制造成本高昂等问题亟待解决。因此,目前人形机器人的主要发力点仍在B端场景的探索上。

不过,从长远来看,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前景不可小觑。其存在的价值在于替代高成本人力,这是一个具有高度确定性的趋势。虽然目前面临技术和成本问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升级和商业化进程的推进,这些问题终将得到解决。以成本为例,任何新技术和新产品都会经历从高价到低价的过程,人形机器人也不例外。中国在机器人领域的软硬件技术差距并不明显,且拥有庞大的人口规模和制造业基础,未来有望跑出一批能立足世界的机器人公司。

在国内,优必选和达闼科技是人形机器人领域的领军企业。然而,从长远来看,小米、字节等大厂更有可能在这一领域崭露头角。这些大厂在人才、资金、市场、品牌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且起跑较早的优必选等企业并未积累下强大的领先优势。在上游产业链中,减速器、伺服电机和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的供应情况也备受关注。其中,绿的谐波在减速器领域表现突出,已经形成了良性发展闭环;汇川技术在伺服电机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国产替代和机器人放量为其带来了较高的潜在预期;而控制器领域则相对分散,尚未形成有效市场竞争力。

人形机器人的发展还离不开政策支持。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人形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了有力保障。随着政策的深入实施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形机器人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然而,人形机器人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突破技术瓶颈、降低制造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等问题都需要业界共同努力解决。同时,人形机器人的伦理和安全问题也备受关注。如何在保障人类安全的前提下推动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是业界需要深思的问题。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但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前景依然值得期待。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扩大,人形机器人将成为未来智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过程中,那些能够抓住机遇、不断创新的企业将有望脱颖而出,成为行业的佼佼者。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