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博裕五期美元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博裕基金)的一项股权收购计划引起了广泛关注。据悉,该公司计划通过其关联方收购北京华联(SKP)百货有限公司(北京SKP)的部分股权,交易完成后,博裕基金的关联方将间接持有北京SKP 42%至45%的股权。
此次交易前,北京SKP的股权由Radiance Investment Holdings Pte. Ltd.(Radiance公司)和北京华联集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华联集团)共同持有,其中Radiance公司直接和间接持有60%的股权,华联集团持有40%的股权。交易后,Radiance公司将继续间接持有相同比例的股权,并保持对北京SKP的控制权,而博裕基金的关联方则将成为新的重要股东。
北京SKP作为华联集团旗下的高端时尚百货商场,自2006年成立以来,已在中国境内开设了多家分店,并以其高端的品牌定位和优质的服务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其前身为新光天地,由台湾新光三越百货和北京华联集团共同打造,2015年正式更名为SKP。目前,SKP商场已在北京、西安、成都和武汉等地开设,位于杭州的第五家SKP也在建设中。
然而,近年来,华联集团面临着资金压力和传统零售领域的竞争挑战。天眼查数据显示,华联集团所持的北京SKP 40%股权因民事诉讼被冻结至2028年,冻结金额高达400万股。这一法律纠纷可能导致华联集团流动性紧张,而出售北京SKP的股权则成为其快速回笼资金、缓解债务压力的一种方式。
与此同时,博裕基金的介入也引发了市场对其意图的猜测。博裕资本以其近100亿美元的管理规模和擅长投资高增长行业头部企业的能力而闻名,其核心出资方包括新加坡淡马锡和李嘉诚基金会。此次以财务投资身份介入北京SKP,博裕基金看似不涉及运营权,但实则可能有着多重布局意图。未来,博裕基金或许会通过资本运作进一步释放SKP的价值,并为其未来的上市铺路。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SKP作为中国高端零售的“基础设施级”资产,具有全球95%以上奢侈品牌入驻的品牌壁垒、年客流量超1000万人次的高净值客群和全球第一的坪效优势,但其近年来也面临着一些挑战。特别是旗舰店北京SKP,在2024年遭遇了销售额同比下滑17%的困境,被南京德基广场超越,失去了中国高端商场“店王”的宝座。
这一分化暴露出了SKP模式的一些矛盾。地域竞争加剧、运营模式固化等问题都对其发展构成了挑战。以南京德基广场为例,其通过“超大体量+奢侈品矩阵+场景化体验”的策略,更契合了Z世代消费者的需求。而SKP则过于依赖“高冷”的奢侈品直营模式,缺乏创新和本地化策略。不过,武汉SKP引入华为、李宁等国潮品牌,打造时尚街区K大道的尝试或许为SKP提供了新的破局思路。
随着中国奢侈品市场的不断变化,SKP也需要不断调整其策略以适应市场需求。贝恩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奢侈品市场呈现“哑铃型”分化,超高净值客群和性价比追求者两端增长显著,而传统中高端消费则萎缩。因此,SKP若延续单一高端定位,或将错失下沉市场机会。而武汉SKP一季度销售额环比增长25%的业绩也证明了“高端+国潮”混搭策略的有效性。
从政策层面来看,北京SKP作为首批“即买即退”试点,2024年离境退税顾客增长104%,成都SKP相关销售额增幅达224%。随着中国放宽签证政策、提升免税购物额度,SKP有望依托政策杠杆,进一步吸引境外消费。然而,如何平衡博裕基金的短期回报需求和SKP的长期增长需求,将考验资本与运营方的协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