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商业·财经

Flatpak:Linux应用打包明星背后,核心开发停滞引关注

   时间:2025-05-24 11:36 作者:唐云泽

在Linux应用生态中,Flatpak这一应用打包格式曾以其独特的技术优势赢得了用户和开发者的青睐。然而,近期有消息指出,Flatpak项目的发展正面临严峻挑战。

Flatpak自2015年由Alexander Larsson以XDG-App的形式推出,后于2016年更名为Flatpak,它利用控制组、命名空间和Bubblewrap等技术,实现了应用沙箱隔离,极大地提升了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它还依赖OSTree进行内容分发,并自2018年起支持Open Container Initiative(OCI)镜像,进一步拓宽了其应用场景。

然而,在Linux应用峰会(LAS)上,GNOME项目成员、Red Hat员工Sebastian Wick却透露了一个令人担忧的事实:尽管Flatpak表面上看似发展良好,Flathub应用商店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Fedora等发行版也积极采用,但实际上,Flatpak项目的核心开发已经陷入了停滞状态。

Wick指出,由于关键开发者的流失,如创始人Larsson已基本退出日常开发,Flatpak项目的新功能和重大变更几乎停滞。许多合并请求堆积如山,无人负责审查,这不仅影响了项目的开发效率,也埋下了安全隐患。新贡献者加入困难,代码审查反馈周期长,也进一步加剧了项目的困境。

除了人员流失和代码审查问题,Flatpak还面临着权限管理、网络隔离和驱动支持等方面的挑战。特别是在驱动支持方面,如NVIDIA驱动的支持问题,一直困扰着Flatpak的发展。由于缺乏专业人才和技术资源,这些问题一直难以得到有效解决。

针对这些问题,Wick提出了多项改进建议。他建议增强OCI支持,利用现有容器生态工具来减轻项目独自维护的负担。同时,他还提出改进沙箱权限控制,如支持PipeWire以实现更精细的音频访问管理,并解决网络命名空间隔离问题,防止应用间未经授权的通信。

Wick还设想了一种极端情况:如果未来十年内无人维护Flatpak,或许应全面转向OCI标准,甚至用Rust重写核心代码,以降低维护难度。然而,这些构想虽然具有吸引力,但实现起来却需要大量的开发者投入和代码审查支持,这对于当前陷入困境的Flatpak项目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尽管如此,Flatpak仍然以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和广泛的应用场景,在Linux应用生态中占据着一席之地。许多开发者和用户仍然对Flatpak寄予厚望,希望它能够克服当前的困难,继续为Linux应用生态的发展贡献力量。

然而,面对如此多的挑战和问题,Flatpak项目能否走出困境,重拾往日辉煌,还需要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无论如何,我们都期待Flatpak能够克服困难,继续为Linux应用生态的发展贡献力量,为用户和开发者带来更好的应用体验。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