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阿哲在社交平台刷到那张理光相机的宣传海报时,忍不住拍了下大腿——这个被摄影圈捧上神坛的日本品牌,一台卡片机竟能卖到近万元,价格直逼二手轿车。更让他意外的是,向来以“硬核参数”为卖点的真我手机,居然宣布与理光达成影像战略合作,要在最新旗舰机型中融入“理光GR味儿”的调色风格。
对阿哲这样的性能党来说,手机的价值向来由处理器型号、充电功率、屏幕刷新率等数据定义。他使用的真我手机,正是凭借“骁龙8系芯片”“240瓦快充”等标签,在性价比市场中杀出重围。但如今,这个被戏称为“手机圈理工男”的品牌,却开始向“氛围感”靠拢,试图用日系相机的滤镜美学吸引新用户。
理光的走红路径堪称另类。今年8月推出的GR4卡片机,首发价较六年前的前代产品暴涨45%,达到8999元。技术层面,像素仅微增至2500万,重量减轻18克,防抖升级为五轴,其余改动几乎可以忽略。然而,这款被参数党吐槽“挤牙膏”的产品,却因独特的直出色彩成为抢手货——消费者甚至需要支付199元购买VIP资格参与抽签,才能获得购买机会。
支撑理光溢价的核心,是其内置的“数码胶片”滤镜。其中,“高对比度黑白”模式能拍出森山大道风格的颗粒感照片,“正片”模式呈现锐利干净的画面,“负片”模式则带来温和怀旧的色调。这些预设让普通用户无需后期修图,就能在社交平台收获点赞。理光卖的不是相机,而是一种“一键成为艺术家”的审美优越感。
这种模式正在改写消费电子行业的规则。当其他品牌还在比拼像素、对焦速度时,理光证明:情绪价值与社交属性可以成为比性价比更强大的竞争力。其商业成功揭示了一个真相——当产品超越工具属性,成为身份标签与圈层符号时,定价权便不再由成本决定,而是由情感共鸣的强度主导。
真我的选择并非孤例。小米早已在“去直男化”道路上取得突破。其汽车业务中,女性车主占比超过40%,雷军在发布会上重点强调的,是霞光紫车身颜色、99.9%紫外线阻隔率的防晒玻璃等细节,而非技术参数。手机领域,小米17Pro的副屏因“养电子宠物”“痛机改造”等玩法在二次元圈层爆红,相关话题浏览量破千万。
这些转变背后,是消费市场结构的深刻变化。女性用户在大宗消费中的决策权提升,在数码产品社交传播中的影响力增强。品牌若仍局限于原有用户群体的语言体系,将面临用户基本盘萎缩的风险。学会用多元审美与感性语言对话,已成为生存必答题。
性价比内卷的边际效应正在显现。当供应链高度透明,处理器、屏幕等核心部件成为行业标配时,参数差异已难以构建护城河。此时,情绪价值带来的高利润率与用户粘性,对商业成功更具诱惑力。就像二战后兵工厂转型民用品牌的现象,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美丽且有用”的产品必然出现。
对阿哲这样的传统用户而言,或许永远不会为氛围感自拍购买理光相机,也不会因手机副屏养宠物而心动。但当某个新奇功能恰好契合审美偏好时,他也会认可其价值。这预示着数码产品的未来——功能与参数的简单竞争时代或将终结,取而代之的是审美、情感与圈层认同的多维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