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互联网医疗龙头企业平安好医生近期呈现业绩与股价的分化走势。尽管前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营收与利润双双增长,但二级市场自9月中旬以来持续调整,股价较历史高点回落超35%。这种反差引发市场对互联网医疗行业估值逻辑的深度思考。
最新财务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总收入37.25亿元,同比增长13.6%;经调整净利润达2.16亿元,同比激增45.7%。其中面向金融机构的F端业务与面向企业的B端健康管理业务表现突出,收入增速达21.5%,显著高于整体增速。在盈利能力方面,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72.6%至1.84亿元,经调整净利润增速较收入增速高出32.1个百分点,凸显"提质增效"的经营成效。
驱动业绩增长的核心动力来自"医险协同"战略的深化实施。作为平安集团医疗养老生态的核心载体,公司通过"保险+医养会员"模式实现业务协同。截至2025年6月末,平安集团2.47亿个人客户中,63%同时享有医疗养老服务权益,这部分客户的合同持有量是普通客户的1.5倍,资产管理规模达4.1倍。值得关注的是,上半年医疗养老服务客户贡献的寿险新业务价值占比接近70%,验证了生态协同的商业价值。
AI技术的深度应用成为提升服务效能的关键变量。公司构建的"7+N+1"医疗AI产品体系,使复杂疾病多学科会诊准确率提升至90%,家庭医生服务成本同比下降52%。在居家养老领域,通过整合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和应急救援三大核心能力,权益用户数较2024年末增长41%。这种技术驱动的服务升级,正在重塑互联网医疗的服务标准。
企业健康管理市场成为新的增长极。报告期内,公司服务企业客户超4500家,B端付费用户同比增长30.6%。通过"商业保险+健康保障+医疗服务"的整合方案,为企业提供驻场医务室、健康体检、慢病管理等一站式服务。这种B2B2C的商业模式不仅带来高客单价收入,更构建起企业客户向个人用户的流量转化通道,形成业务闭环。
在标准化建设方面,公司主导制定的《家庭医生远程与互联网健康服务规范》已进入实施阶段,广州、深圳、北京等城市率先开展试点。目前家医会员权益覆盖用户超4000万人,服务网络覆盖全国主要城市。这种标准化建设不仅提升服务品质,更为行业规范化发展提供参考样本。
对于股价与业绩的背离现象,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前期估值快速提升后,当前处于价值回归阶段。但长期来看,在"十四五"收官之年健康中国战略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仍将获得发展机遇。特别是在行业从流量竞争转向服务能力竞争的过程中,平安好医生通过"到线、到店、到企、到家"的全场景服务模式,已构建起显著的竞争优势。
当前互联网医疗行业正面临深度整合期,AI技术的广泛应用加速产业价值重塑。市场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提出更高要求,服务专业化、技术创新度、支付方多元化成为竞争焦点。平安好医生在财报中明确表示,将持续推进核心服务数字化和AI化转型,通过一体化服务体验巩固市场领先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