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商业·财经

千元羽绒服热销断货背后:Z世代追捧,社交价值与高端化新趋势

   时间:2025-11-01 05:56 作者:朱天宇

国庆假期前后,天气骤变让人们的穿着从短袖迅速切换到秋裤,社交平台上“今年秋天格外短”“大概率是冷冬”等话题引发广泛讨论。尽管网友们表面淡定,但行动上却纷纷打开手机,搜索羽绒服等保暖装备,为即将到来的寒冬做准备。

随着气温持续走低,高价羽绒服市场迎来销售热潮。凯乐石、始祖鸟、北面等品牌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据电商平台数据显示,10月9日至15日,京东平台上男女中长款羽绒服成交额同比增长180%,运动羽绒服成交额增长4倍,户外羽绒服和运动棉服成交额增长超3倍。淘天平台同样表现亮眼,淘宝上售价2378元的北面羽绒服和上万元的始祖鸟羽绒夹克销量分别超过9000件和200件,天猫部分运动户外品牌开卖半小时成交额便突破亿元。

社交平台上,消费者对千元羽绒服的讨论热度持续攀升。凯乐石5000GT羽绒服因关注度激增而迅速缺货,截至10月26日13时,仅乌木灰XXS码仍有少量库存。这种热销现象不仅催生了溢价转卖市场,更反映出消费者对高品质户外装备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长。这些品牌之所以受到青睐,除了保暖性能外,其独特的设计感和品牌文化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情绪价值,帮助他们在社交场合中获得更多心理满足。

以迪桑特为例,该品牌在抖音上的单话题内容播放量已超过19.6亿次。随着二创内容的增加,迪桑特的品牌形象被更多消费者熟知,粉丝群体中还衍生出“人生大路为何从不犯错,只因我穿的是迪桑特”等梗文化,进一步加深了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情感联系。这种背景下,高价羽绒服不再仅仅是御寒工具,更成为表达自我、彰显个性的社交符号,逐渐演变为某种生活方式的象征。

高端羽绒服的热销也影响了消费者的价格认知。社交媒体上“300元以下难购真羽绒服”的话题引发广泛关注。中国羽绒工业协会信息部负责人表示,羽绒服的成本构成复杂,鹅绒成本占整衣成本的35%-70%,鸭绒成本占15%-65%。以90%绒子含量估算,普通白鸭绒价格约为420元-550元/千克,白鹅绒约为840元-1200元/千克。一件150克充绒的白鸭绒羽绒服,仅羽绒成本就达63元-83元,加上面料、辅料和人工成本,核心成本价在126元-248元之间。若考虑设计、仓储、运输和营销等费用,合理售价很难低于300元。

该负责人进一步解释,市面上售价低于300元的羽绒服通常属于以下几种情况:库存产品、充绒量较少的轻薄款、儿童款,或采用70%、80%绒子含量或灰鸭绒的产品。这种认知变化改变了消费者对羽绒服的价格预期,使高价产品更容易被接受。叠加“朋友都有了,就我没有”等情绪刺激,消费者更容易冲动下单,并用“羽绒服又不是穿一年就不穿了”“就当花钱买暖和了”等理由为自己的消费行为合理化。

《2025得物户外运动白皮书》指出,Z世代已成为户外运动的主力消费群体。数据显示,80%的户外用户是Z世代,近60%的用户年装备消费金额超过8000元。在入坑一年以上的用户中,96%表示未来会持续消费,近30%计划加大装备投入。对这届年轻消费者而言,“功能性美学”是付费的核心标准,户外装备的功能性是基础,外观设计能否炫酷出片、搭配出独特风格才是消费刚需。

在这种趋势下,高端品牌凭借“代表性单品”走俏出圈,吸引非户外消费群体关注。波司登等经典品牌也推出高端产品矩阵,扩张消费者客群。财报显示,2024/25财年波司登营收259.02亿元,同比增长11.58%;净利润35.14亿元,同比增长14.31%。这一成绩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高端化、年轻化战略。通过亮相纽约时装周、联名国际IP、助力南极科考等方式,波司登扭转了消费者认知,凭借科技款、时尚款等单品收获年轻消费者青睐,成为寒风中的时尚符号之一。

社交媒体的成熟放大了“情绪价值”对购物行为的影响。如今消费者对羽绒服的期待已从“保暖就好”升级为对功能性、设计思路、品牌符号等多维场景的全面考核。年初鸭、鹅养殖业波动导致绒毛原材料价格上涨,成本压力下,消费者对高端羽绒服的热情不减,但关于“实际价值与性价比”的讨论也日益增多。如何在保持高端定位的同时满足大众市场需求,成为品牌面临的重要课题。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