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商业·财经

从天空到地面:大疆以技术生态为底,跨越品类边界持续书写胜利篇章

   时间:2025-11-01 05:59 作者:赵云飞

消费电子领域,大疆再次成为行业焦点。一份权威机构发布的全球全景及运动相机市场研究报告显示,过去数年,全球运动相机与全景相机市场经历了激烈洗牌,大疆在这两大领域的表现尤为突出,全球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66%和43%,且这些数据尚未涵盖其市场表现更优的Osmo Pocket 3。

电商平台的数据同样印证了大疆的强势。京东运动相机金榜上,Action 5 Pro持续领跑,与同系列产品共同构建起体系化的市场优势。新发布的Osmo 360全景相机更是连续45天占据热卖榜首位,展现出强大的市场号召力。

长期以来,大疆在公众认知中始终与无人机紧密关联,象征着对天空的探索。然而,随着手持影像设备的持续热销,大疆正逐步从“天空”走向“地面”,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场景。这种转变不仅体现在市场数据上,更反映出其战略布局的深远考量。

对于消费电子品牌而言,在单一领域建立优势已属不易,跨品类持续成功更是罕见。多数企业往往依赖某次市场机遇或营销策略取得短暂辉煌,但难以在不同领域复制成功。大疆却打破了这一惯性,从无人机到运动相机、云台相机,再到全景相机,每次转型都以胜利告终,这背后必然存在更深层的战略逻辑。

消费电子行业存在明显的“主场”优势,即熟悉的用户群体、成熟的供应链和可预期的竞争环境。多数企业倾向于坚守现有领域,不愿冒险进入未知市场。大疆却展现出独特的战略眼光,既能在原有领域保持领先,又敢于开拓新领域。

大疆的起点是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当时,亿航、零度、臻迪等品牌竞争激烈,但大疆凭借系统化优势迅速占据主导地位,完成了对赛道的整合。此后,大疆将目光转向地面影像设备,云台相机领域成为其新的战场。

初代Osmo Pocket推出时,市场对其前景并不看好,但大疆精准把握用户需求,将其打造成影像领域的新物种。Osmo Pocket 3的持续热销,正是市场对这种创新精神的认可。在云台相机市场,大疆几乎未遇到实力相当的对手。

运动相机领域的竞争更为激烈,GoPro曾是该品类的代名词,其品牌叙事与极限运动紧密结合,构建起强大的文化影响力。用户相信,佩戴GoPro就能捕捉个人英雄主义的瞬间,这种信仰使其成为行业标杆。

面对这样的对手,大疆没有选择复制其模式,而是专注于技术生态建设。2022年,GoPro的HERO系列仍占据近80%的市场份额,但大疆凭借系统化的产品节奏和生态协同,逐渐打破其垄断。截至2025年前三季度,大疆运动相机的全球份额已达66%,彻底改变了市场格局。

大疆的成功并非依赖热血的品牌叙事,而是通过技术生态的持续积累。这种“冷启动”策略使其在客场作战中完成逆袭,实现了主客场的角色转换。GoPro的衰退源于长期竞争中的创新乏力,而大疆的技术生态体系成为其持续制胜的关键。

全景相机市场成为大疆技术生态的又一验证场。尽管影石在该领域起步更早,但大疆Osmo 360自2025年第三季度上市后,迅速占据全球市场43%的份额,国内电商渠道份额更高达49%。这种速度在成熟市场中极为罕见。

然而,全景相机市场的增长潜力存在明显局限。其核心用户集中于滑雪、骑行、冲浪等高门槛运动,人群规模有限。全球范围内,该品类的需求上限约为2%,中国市场亦如此。除非出现新的应用场景,否则市场增速将不可避免地趋缓。

对于大疆而言,全景相机的战略意义不在于开辟新的增长点,而在于完善消费级影像产品线,并验证其技术生态的普适性。运动相机与全景相机的用户高度重叠,二者在功能上互为补充,但全景相机通过视角创新提供了更丰富的影像表达方式。

大疆的技术生态具有强大的迁移能力。从无人机到各类影像设备,其防抖算法、影像处理、色彩科学等核心技术模块得以复用和优化,形成了独特的影像管线。这种纵向深耕的策略使其在不同产品形态间保持战略一致性。

在影像行业,多数企业受制于场景依赖,一旦市场环境变化,其竞争优势便迅速削弱。大疆则通过技术生态的构建,实现了从“单点突破”到“体系制胜”的转变。其成功证明,当技术积淀足够深厚时,产品线的拓展将自然发生。

十年前,大疆重新定义了消费级无人机;十年后,它正在改写手持影像市场的规则。从产品公司到“影像技术平台型公司”的转型,使其能够在不同市场周期中持续重塑行业格局。这种跨越周期的能力,源于其对技术本质的坚持,而非对市场变化的被动适应。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