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能量饮料领域的领军企业,东鹏饮料在市值突破千亿规模后,正积极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这家以东鹏特饮为核心产品的公司,虽然已构建起多元化的产品矩阵,但大单品依赖问题依然突出,多元化业务占比不足三成,如何突破现有发展瓶颈成为管理层的重要课题。
在渠道拓展方面,东鹏饮料展现出独特的商业智慧。记者实地走访重庆九龙坡区多家零售终端发现,虽然企业冰柜在大型商超占据显著位置,但产品陈列存在明显分化:核心单品东鹏特饮占据主导,电解质水"东鹏补水啦"等新品覆盖不足。这种"核心强、新品弱"的陈列格局,与财报披露的数据形成印证——2025年前三季度,能量饮料收入占比达74.63%,而电解质水等产品占比不足17%。
下沉市场仍存在可观的开发空间。数据显示,东鹏饮料已建立覆盖420万家终端网点的销售体系,实现地级市100%覆盖。但行业观察指出,在网吧、烧烤店等特殊渠道,以及乡镇市场的细分布点,仍存在友商竞争激烈、新品铺货率不足等问题。特别是在电解质水、无糖茶饮等新兴赛道,元气森林、农夫山泉等品牌已形成先发优势,东鹏饮料需要加强终端资源争夺。
城镇化进程带来的市场机遇不容忽视。当前我国城镇化率67%的现实意味着,随着县域经济崛起和消费场景集中化,大卖场与社区便利店将迎来新一轮布局调整。东鹏饮料近期持续招聘餐饮渠道、智能贩卖机等方向人才,显示出拓展非传统渠道的战略意图。接近经销商的人士透露,企业仍在制定渠道下沉的量化目标,重点提升产品覆盖广度和竞争强度。
国际化战略成为另一重要突破口。自2021年成立香港子公司以来,东鹏饮料已将产品出口至25个国家和地区,并在海南、昆明建设东南亚枢纽基地,印尼工厂计划正在推进。但出海征程面临严峻挑战:红牛、Monster等国际品牌在海外拥有深厚的渠道基础和消费认知,而中国饮料品牌普遍存在营销粗放、供应链本地化不足等问题。如何在海外建立品牌势能,成为决定出海成败的关键。
品牌势能构建需要多维发力。以青岛啤酒国际化经验为例,其通过推出零度无醇啤酒等创新产品,精准切入海外年轻消费群体,配合持续营销投入形成差异化认知。这启示东鹏饮料,海外扩张不仅需要产品创新,更要建立包含产品定位、调性传播、消费者认知在内的完整品牌体系。特别是在饮食习惯、宗教文化差异显著的海外市场,产品本地化改造至关重要。
产品力始终是增长的核心支撑。东鹏饮料前三季度34.13%的营收增长,印证了其打造爆款的能力。但东鹏大咖、茉莉茶饮等新品占比不足10%的现状,暴露出第二增长曲线的培育短板。行业专家指出,场景需求细化是突破口:国内电竞、熬夜保健等新兴场景,以及海外市场的差异化需求,都蕴含着产品创新机会。
底层创新能力决定企业长远发展。饮料行业的竞争本质是供应链竞争,农夫山泉投资茶厂、蜜雪冰城自建原料基地的案例,凸显了上游掌控的重要性。东鹏饮料虽已规划13大生产基地,但在原材料领域的投资相对保守。去年拟斥资15亿元布局产业链的举措,显示出加强供应链协同的意图,这或将成为支撑新品开发的关键。
从终端网络优化到海外市场开拓,从产品矩阵完善到供应链强化,东鹏饮料的新增长战略正在多维度展开。这家能量饮料巨头能否突破发展天花板,既取决于渠道深耕的精细度,也考验着产品创新的敏锐度,更关乎全球化布局的战略定力。市场正密切关注其转型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