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商业·财经

小米蔚来等助力智慧互通赴港IPO,AI交通独角兽发展前景几何?

   时间:2025-11-11 11:59 作者:朱天宇

智慧互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慧互通”)近日正式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这家由小米、蔚来等知名机构及多地国资共同投资的企业,正试图在智慧交通领域闯出一片新天地。作为人工智能技术与空间智能解决方案的提供商,智慧互通专注于城市交通管理,通过计算机视觉和多模态感知技术,为动态交通和静态停车等场景提供全栈式AI解决方案。若成功上市,其有望成为“高精度AI第一股”。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背景下,智慧城市已成为城市发展的新方向,而智慧交通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高精度AI解决方案作为智慧交通的核心支撑技术,市场需求正呈现爆发式增长。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全球高精度AI解决方案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477亿元人民币激增至2024年的2225亿元,五年间复合年增长率高达36.1%,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智慧互通自2015年成立以来,已深耕这一高景气赛道十年之久。公司构建了全栈式AI解决方案体系,旗下拥有多个品牌,覆盖城市智慧停车、静动态交通秩序管理、充电服务、AIoT空间智能等核心应用场景。其业务已覆盖全国超50个中大城市,并在东南亚、中东、北非等地区的10多个国家实现布局,年服务车次超10亿次,在动态交通拥堵缓解、泊车位利用率提升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智慧城市产业普遍具有较高的项目进入壁垒,而智慧互通凭借创始团队的政企资源积累、强大的股东阵营以及十年打造的AI全系技术能力,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创始人闫军此前曾创办北京智慧星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聚焦政企服务项目,为其第二次创业奠定了基础。截至IPO前夕,闫军直接及间接持股40.72%,与一致行动人合计控制50.28%的股份,确保了公司发展战略的稳定性。

智慧互通的股东阵容堪称豪华,汇聚了小米、蔚来、高榕创投、深创投等众多知名机构及产业方,以及张家口、唐山、海淀、福州等地方国资,形成了产业资本与财务资本的多元赋能格局。这种强大的股东背景不仅为公司提供了资金支持,更在资源整合、市场拓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市场地位方面,智慧互通已取得显著成绩。2024年,公司以3.0%的市场份额位居中国空间智能解决方案市场第五位,在智能交通应用的空间智能解决方案市场中以6.6%的份额排名第四,更以19.3%的市场份额在中国空间智能路侧市场(智能交通部分)排名第一。尽管尚未成为业内绝对龙头,但已展现出独角兽企业的实力。按照机构预期,随着产业的持续爆发,智慧互通有望进一步受益。

然而,财务数据却揭示了智慧互通面临的挑战。近年来,公司收入稳步增长,但亏损持续扩大。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从5.38亿元增长至6.99亿元,而净亏损分别为3.60亿元、2.57亿元和2.88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达9.05亿元。今年上半年,公司进一步亏损2.73亿元,营收也从去年同期的2.10亿元降至1.03亿元。公司解释称,收入下降主要由于项目里程碑确认收入的数量波动所致。

客户数据变动也反映出智慧互通的扩张瓶颈。年度客户数量从2022年的257名逐年下滑至2024年的120名,今年上半年仅59名客户。不过,单客户订单净值显著增长,长期客户数量也在持续攀升,从2022年的10名增至2024年的20名,截至今年上半年已达35名,这些客户与公司保持不少于五年的合作关系。尽管如此,智慧互通仍需解决增长瓶颈问题,以获取投资者对其AI概念的价值认可。

智慧交通行业的高增长潜力吸引了众多参与者入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国内空间智能解决方案市场呈现出“头部集中、中小分散”的特点,千方科技、海信网络科技、高新兴等企业均具备较强的技术实力与市场份额。千方科技作为车路协同技术的引领者,业务聚焦海内外智慧交通项目;高新兴凭借5G-V2X路侧单元(RSU)80%的市场份额位列行业第三;佳都科技则通过智慧轨道交通及智慧城市交通业务的稳定拓展,上半年营收大幅增长。

面对激烈竞争,智慧互通选择避开巨头锋芒,聚焦垂直的“智慧交通”业务领域。其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垂直领域的技术解决方案深度和客户资源维护等方面。截至目前,公司上市募资用途尚未明确披露,但大概率将用于技术研发、产能扩张及补充流动资金等。通过持续强化在智慧交通领域的专业性和技术壁垒,智慧互通有望构筑并保持自身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