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商业·财经

美股散户“硬刚”机构,A股杠杆资金推高指数,牛市还能走多远?

   时间:2025-08-07 21:11 作者:格隆汇

近期,科技界和商业界的风云人物马斯克再次引发关注。据报道,他旗下的人工智能公司x AI在2025年8月1日正式向相关机构递交了商标注册申请,拟将“MacroHard”作为商标名称,中文译名为“巨硬”,此举被外界解读为对微软(Microsoft)的一种幽默调侃。

与此同时,在金融市场方面,美股和A股近期均展现出了强劲的表现。特别是在美股市场,散户投资者的力量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上周五,美股遭遇抛售压力,但散户投资者却逆市而上,积极抄底。据盈透证券交易数据显示,上周五散户在该平台的净买入订单激增78%,随后在本周一,美股市场迅速反弹。

全国投资管理集团的首席市场策略师Mark Hackett对此评论道:“周一的市场反转充分体现了散户投资者的‘逢低买入’策略,这一策略让机构投资者感到十分困扰。”他进一步指出,散户的积极参与已经多次影响市场走势,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

事实上,自4月以来,美股市场已经从关税冲击中迅速恢复。标普500指数在4月收复了年内半数的失地,并在7月28日突破了4800点,创下历史新高。这一反弹走势与散户资金的流入规模高度相关。数据显示,散户在5月19日大举抄底,净买入额达到41亿美元,占当日交易量的36%,创下历史新高。

VandaResearch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散户向美国股票和ETF的资金流入达到1553亿美元,创下历史同期最高纪录。散户交易活动的激增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市场参与度,散户交易占比从2024年的25%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36%,增长幅度达到44%。

然而,尽管散户投资者近期展现出强大的“逢低买入”决心,但一些市场分析师仍对美股市场的结构性脆弱性表示担忧。Citadel Securities的知名策略师Scott Rubner警告称,散户交易主导、系统性基金依赖、季节性风险以及政策不确定性等因素,可能共同构成9月“完美风暴”的潜在条件。

转向A股市场,近期同样表现出色。尽管上周四和周五A股市场出现小幅调整,并在周末受到美国非农数据的冲击,但周一A股市场迅速转强,上涨0.16%至3639.67点,再创年内新高。自今年年初以来,A股市场已经连续上涨数月,市场赚钱效应显著,进一步带动了资金的做多热情。

杠杆资金在A股市场的推升作用尤为明显。自6月23日起,杠杆资金连续上量,推动A股市场接连突破3500点和3600点。截至8月5日,两融余额规模已经攀升至2万亿关口,这是自2015年以来首次突破这一水平。资金的持续流入推高了指数,也引发了市场关于市场是否过热的讨论。

不过,与10年前的A股市值容量相比,如今A股上市公司数量已经超过5000家,总市值超过100.2万亿,是十年前的两倍多。因此,尽管两融余额规模达到2万亿,但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已经降至2.3%,远低于2015年的4.5%。这意味着,若要对比2015年的杠杆水平,两融余额需要达到4万亿的水平。

尽管如此,市场分析师仍对A股市场的后续表现持乐观态度。中泰固收团队的最新研报指出,基于股债比价和资金驱动的视角,本轮A股行情还有空间。该团队认为,每一轮牛市都始于资金驱动,在分歧中上行,在共识中强化,最终在资金共振中达到顶峰。行情的终点取决于资金驱动和市场情绪的变化,需要动态测量。

从ETF资金角度来看,本周资金罕见地回头抢筹宽基ETF,部分行业ETF则出现资金流出。如富国港股通互联网ETF、国泰证券ETF等“吸金”居前,显示出投资者对于宽基指数的青睐。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无论是美股还是A股,都展现出了强劲的表现和复杂的市场结构。散户投资者的积极参与、杠杆资金的推升作用以及市场分析师的乐观预期,共同构成了当前市场的主要特征。然而,市场的未来走势仍充满不确定性,需要投资者保持警惕并灵活应对。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市场表现出色,但投资者仍需谨慎对待。市场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仍然存在,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经济形势的变化,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