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商业·财经

AIDC崛起浪潮下,储能企业跨界入局,于AI能源赛道开拓新机遇

   时间:2025-10-23 11:01 作者:唐云泽

在商汤临港智算中心,一排排服务器正以惊人的速度运转,这些高耗能的算力设备通过智能系统与宁德时代的储能装置及电网实现实时联动,确保每一度电都能得到精准利用。这座全国首个5A级智算中心的运行场景,折射出人工智能数据中心(AIDC)领域正在经历的深刻变革。随着2025年被定义为"全球AIDC建设元年",一场由算力需求驱动的产业革命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

国际能源署的预测数据揭示了这场变革的能源代价:到2026年,全球数据中心总耗电量将突破800TWh,较当前水平增长75%。这种指数级增长的能源需求,源于人工智能技术从通用人工智能(GenAI)向智能体人工智能(Agentic AI)和物理世界人工智能(Physical AI)的演进。OpenAI的研究显示,自2012年以来,全球AI训练的计算量每3.43个月就翻一番,华为预测到2030年全球AI算力需求将是2025年的16倍。

在这场算力竞赛中,云服务厂商的资本支出呈现爆发式增长。海外四大云厂商的资本开支合计超过3000亿美元,同比增长超30%。国内市场同样火热,方正证券数据显示中国AIDC投资规模将从2024年的1875亿元激增至2027年的4826亿元。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透露,公司在云和AI基础设施的投入将超过过去十年的总和。这种投资狂潮背后,是新一代AI芯片带来的能耗挑战——英伟达H200板卡功耗达1700W,而B200板卡更飙升至3300W。

AIDC的特殊性在于其"电力过山车"式的用电特征。北美电力可靠性公司(NERC)观测到,某些数据中心的负荷能在40秒内从450MW骤降至40MW,随后又快速回升。这种脉冲式用电模式,加上单机柜功率突破100kW的技术门槛,使得传统风冷技术(散热上限15kW)难以为继,液冷技术虽能解决问题但产业链尚不成熟。施耐德电气的模型显示,配电系统投资已占AIDC总投资的36%,成为最重要的资本开支部分。

储能企业正凭借技术同源性切入这个新兴市场。AIDC对能源的核心需求——高效转换、稳定存储、智能调度,恰好是储能企业的传统优势领域。南都电源在固态电池领域取得突破,其半固态产品中标2.8GWh新型电力储能项目;双登股份将通信储能的高倍率技术迁移至AIDC领域,成功打破海外高端市场壁垒;海辰储能推出的∞Power锂钠混合方案,通过6.25MWh锂电系统提供基础负荷、2.28MWh钠电系统实现峰值响应,完美匹配AIDC的用电特性。

场景化解决方案能力成为储能企业的差异化竞争优势。阳光电源依托20余年光伏逆变器技术积累,为AIDC提供"绿电生产-储能调节-高效供电"的完整闭环:通过光伏、风电提供清洁电力,利用储能系统平抑波动,采用HVDC技术实现高效供电。这种全链条能力使其区别于传统电源厂商,在市场中占据独特地位。科华数据的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收入达25.2亿元,环比增长107%,归母净利润1.8亿元,环比增长153%,创近8个季度新高。

技术整合难题成为跨界者的首要挑战。某头部互联网公司的液冷AIDC项目揭示了工程实践的复杂性:冷却液特性、管路布设、服务器密封等问题,需要与服务器厂商、基础设施供应商、冷却方案提供商反复磨合。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当前AIDC相关标准体系中仅有30%完成制定,超过40%的标准仍在讨论阶段,这种标准缺失加剧了系统集成的难度。

产业链协同创新正在形成新趋势。商汤大装置联合达卯科技、溥泉资本发布的临港AIDC算电协同平台,通过"数据-算法-策略-执行"的全链条调度,将能源需求预测准确率提升至88%,单月节省电费超200万元。由双登股份、南都电源等30余家企业发起的"AIDC产业生态联盟",计划在技术标准、测试认证、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推动形成产业共识。

国际化竞争已悄然展开。奥地利"LendAIDC"项目依托25兆瓦水力发电,展示了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这种全球范围内的竞争态势,迫使中国储能企业必须加快技术创新与全球化布局。双登股份2025年中期业绩显示,其AIDC业务收入达10.28亿元,同比增长113.1%;南都电源同期数据中心储能业务收入18.90亿元,同比增长34.09%,这些数据印证了跨界战略的初步成效。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