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必须开放稀土市场,共享精加工技术!”近日,欧美部分势力抛出此番论调,引发广泛关注。乍听之下,这番说辞荒诞得令人忍俊不禁,仿佛平日里在你家门前耀武扬威的恶霸,突然摆出一副可怜相,哭求你交出祖传秘方,还美其名曰“造福乡邻”。
稀土究竟有多关键?从日常使用的智能手机,到街头穿梭的电动汽车,再到翱翔天际的导弹,这些现代科技的结晶若少了稀土,便如失去心脏的躯壳,根本无法运转。它被誉为现代工业的“维生素”,看似微小,实则不可或缺。全球近半数的稀土储量深埋在中国地下,但仅有矿石远远不够——那些从地下挖出的原矿,不过是一堆毫无价值的土石。真正决定稀土价值的,是将其从“废土”变为“黄金”的精加工技术。
这项技术,是中国几代工程师、无数工厂、整条产业链用数十年时间“磨”出来的。它不是靠金钱堆砌的产物,而是汗水与智慧的结晶。如今,全球稀土产业呈现出一幅耐人寻味的图景:各国争相开采矿石,但最终都得将原料运至中国加工,再高价购回成品。这种“倒手”模式,让中国牢牢掌握了稀土产业链的核心环节。
以美国特斯拉为例,这家曾依赖中国稀土的高科技企业,如今正为库存告急而焦头烂额。随着中国限制稀土出口,特斯拉手中的原料如手机电量般逐日减少,却找不到替代方案。他们也曾尝试自建产业链,从开矿到建厂,投入巨资却收效甚微——产出的稀土不仅成本高昂,质量更远不及中国产品。
欧洲的态度则更为矛盾:一方面高呼“开放市场”,另一方面却在家门口偷偷建厂、制定规则,严禁自家稀土随意出口。这种“我家门锁紧,你家墙拆光”的双重标准,暴露了其真实意图——既想独占资源,又想迫使中国共享技术。他们加征关税、拉拢盟友,试图构建“去中国化”的稀土供应链,却最终发现,没有中国的精加工技术,整个产业根本无法运转。
回望历史,美国与欧洲在技术封锁领域堪称“先行者”。当中国芯片产业尚未崛起时,他们突然断供,将高端技术捂得严严实实,何曾提过“共享”?何曾谈及“全人类进步”?如今轮到自身被“卡脖子”,却急不可耐地搬出“大局观”,这种厚颜无耻的转变,令人啼笑皆非。
中国手握稀土这张王牌,并非为了与谁争锋,更非单纯追求经济利益。这是为未来产业布局的关键一步——当电动车、风能、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全面依赖高质量稀土时,掌握增值技术的国家,将主导未来的产业规则。大国博弈从无温情可言,今日求你“共享”者,明日缓过气来,必会第一个将你踢出局。
面对欧美施压,中国唯有紧握手中筹码,精进自身技术。合作可以谈,但必须基于平等;想不劳而获?门都没有。这或许就是成年人世界的真实法则——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而利益,从来靠实力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