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商业·财经

瑞幸咖啡:营收狂飙利润承压,规模扩张下如何探寻新增长路径?

   时间:2025-11-18 18:16 作者:苏婉清

中国咖啡市场的价格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瑞幸咖啡最新发布的三季度财报呈现出鲜明的矛盾性:一方面,企业以50%的营收增速持续扩张,全球门店总数逼近3万家;另一方面,净利润同比下滑1.9%,运营利润率从15.5%降至11.6%,成本增速首次超过收入增速。这种"规模与利润的拉锯战",将这家头部品牌推向战略转型的关键节点。

财报核心数据揭示出增长模式的深层转变。三季度152.9亿元的营收中,外卖业务成为最大变量——配送费用同比激增211.4%至28.89亿元,直接导致运营利润率下降近4个百分点。材料成本、租金及市场推广费用分别增长40.6%、35.5%和27.5%,形成"成本推高-利润承压"的闭环。尽管月均交易用户突破1.12亿创历史新高,但用户增长高度依赖外卖场景,这种结构性变化正在重塑其商业模型。

门店扩张策略呈现明显分化。自营门店数量达18882家,三季度新增2979家中国门店,同店销售增长率回升至14.4%,但营业利润增速(10.2%)落后于收入增速,显示单店盈利能力减弱。联营门店则以62.3%的收入增速成为新增长极,10332家合作门店贡献了37.99亿元营收。这种"直营+加盟"的双轨制,在加速规模扩张的同时,也埋下了品控管理、供应链协调等潜在风险。

成本结构的变化折射出战略重心转移。总成本57%的同比增速中,外卖履约成本占比显著提升,材料成本占比因产品迭代保持高位,租金成本因门店密度增加而上升。这种"以空间换时间"的扩张模式,使得瑞幸从依赖门店效率的精品路线,转向依赖订单密度和加盟体系的流量路线。财报显示,其商业模型正从线下场景主导转向线上线下融合,但外卖用户的价格敏感度与传统客群存在本质差异。

国际化布局成为新的突破口。东南亚市场(马来西亚、新加坡)及美国市场的门店扩张持续推进,三季度新增门店中海外占比不足1%。虽然当前海外营收贡献有限,但14.4%的同店销售增长率显示国际市场具备增长潜力。如何构建适应不同市场的单店模型,避免重蹈国内市场"规模陷阱",将成为其全球化战略的核心挑战。

价格战红利消退加剧转型压力。"9.9元促销"带来的用户增长边际效应递减,三季度净利润下滑标志着低价策略进入瓶颈期。行业分析指出,瑞幸需要构建三层防御体系:通过产品创新提升溢价能力,优化外卖配送网络降低履约成本,在国际化市场探索差异化竞争。这些转型举措的成效,将决定其能否突破"规模不经济"的魔咒。

当前,瑞幸仍保持着中国咖啡市场的领先地位,29214家的门店规模位居全球前列。但成本攀升、利润承压、模式转型三重挑战交织,使其站在了战略抉择的十字路口。如何在保持增速的同时提升盈利质量,如何平衡规模扩张与品牌价值,如何将国内经验转化为国际竞争力,这些问题的答案将重塑中国咖啡产业的竞争格局。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