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商业·财经

《唐诡3》破万引热议,长信传媒“家庭作坊”模式如何打造爆款IP?

   时间:2025-11-19 18:52 作者:任飞扬

爱奇艺2025年度第五部热度破万的剧集,在开播仅四天后诞生——《唐朝诡事录3》(以下简称《唐诡3》)用实力证明了自己的市场号召力。这部无大IP加持、无流量明星坐镇的原创剧集,不仅在台网两端同步掀起追剧热潮,更在豆瓣创下系列最快开分纪录:开播三天即获8.1分,第四案《诺皋记》的口碑发酵让评分仍有上扬空间。从2022年首部作品问世时的市场黑马,到如今成为国产悬疑剧的标杆IP,《唐诡》系列的崛起轨迹,折射出内娱少见的"家庭作坊"式创作团队的独特生存法则。

这个被网友戏称为"郭家班"的创作团体,实则是以长信传媒为核心的内容生产矩阵。其掌舵人郭靖宇与妻子岳丽娜、弟弟杨志刚构成的铁三角,通过"编剧-出品-主演"的闭环模式,在影视寒冬中走出了一条差异化道路。不同于传统影视公司对流量明星的依赖,郭家班将成本把控做到极致:七成以上演员来自自家签约艺人,原创剧本省去版权采购费用,这种"自给自足"的生态链,让剧集制作成本比同类项目降低30%以上。这种模式在《唐诡3》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剧中23位主要角色中,有17位参演过前作,熟悉的面孔既保证了演技水准,又强化了IP连贯性。

跨代际审美破壁是郭家班的另一杀手锏。当行业还在争论"得年轻人者得天下"时,他们早已实现中老年与Z世代观众的全覆盖。抗战剧《打狗棍》在地方卫视重播率高达65%,《娘道》累计播放量突破38亿的收视神话,证明其对传统收视群体的精准把握;而《灵魂摆渡》系列凭借"脑洞大开"的奇幻设定,在网生代中积累起百万级忠实粉丝。这种看似矛盾的受众结构,源于创作团队对情感共鸣点的精准捕捉——无论是《大秧歌》中家族纷争里的道义坚守,还是《唐诡2》仵作独孤羊《放妻书》的催泪弹,都通过小人物视角触发集体情感共振。

在内容创新层面,郭家班展现出惊人的市场敏感度。《唐诡》系列巧妙规避审查风险,用"诡事非鬼事"的叙事策略,将悬疑氛围与历史人文深度融合。第四案《诺皋记》中,小吏孟不疑与妻子红药的七年婚姻危机,既包含现代职场人"斜杠青年"的生存困境,又暗合传统戏曲《铡美案》的道德审判,这种古今碰撞的叙事手法,让年轻观众在弹幕中直呼"破防"。数据显示,该单元播出期间,18-30岁观众占比达58%,较前作提升12个百分点,成功实现受众年轻化转型。

这种创作模式也带来新的挑战。当观众注意力从演员转向幕后团队,任何主创变动都会引发强烈反响。《唐诡3》导演更换为巨兴茂后,部分观众指出镜头语言"少了柏杉式的诗意",郭靖宇参与编剧的前三案更被批评"节奏拖沓"。这种"成也团队,败也团队"的困境,迫使长信传媒加速布局IP衍生开发。与《王者荣耀》的联动官宣,标志着其开始探索"影视+游戏"的跨界运营;西安VR沉浸剧场的成功,则验证了线下娱乐场景的商业潜力。据内部人士透露,正在建设的扬州主题乐园将设置"唐诡宇宙"专区,通过全感沉浸技术还原剧中名场面,这种"一鱼多吃"的运营策略,或将成为破解"剧火人不火"魔咒的关键。

在流量至上的内娱生态中,郭家班用二十年时间构建起独特的创作壁垒。从抗战剧到奇幻悬疑,从电视荧屏到沉浸剧场,这个"家庭作坊"始终保持着对内容本质的敬畏。当行业热衷于制造爆款公式时,他们选择用最笨拙却最有效的方式——让编剧扎根历史文献,让演员沉淀角色厚度,让制作回归叙事本身。这种看似"反潮流"的坚持,或许正是《唐诡3》能在热搜退潮后依然保持8.1分口碑的深层原因。随着《灵魂摆渡·十年》等储备项目陆续上线,这个不走寻常路的创作团队,仍在书写属于自己的行业传奇。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