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业航天领域,一位90后创业者正以惊人的速度书写传奇。他叫姚颂,26岁便实现财务自由,却毅然投身航天事业,带领团队用三年时间打造出全球最大固体运载火箭“引力一号”,为中国商业航天打开新局面。
姚颂的成长轨迹堪称学霸进阶史。1992年出生于湖南长沙的他,从长沙市一中初中部直升高中部,凭借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二等奖被保送至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在高手云集的清华园,他一度在年级排名52位,但很快调整策略,专注芯片设计、硬件安全等前沿领域,本科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3篇国际论文,斩获AMC计算机科研竞赛金牌,并担任电子系学生科协主席,将传统“小车碰撞”赛题升级为“坦克大战”,吸引百余组选手参与。
2015年本科毕业时,面对卡耐基梅隆大学博士录取通知书,姚颂选择与导师汪玉、斯坦福博士韩松共同创立深鉴科技。创业初期,他一年内拜访50余家投资机构均遭拒绝,直到在硅谷会议上获得500万美元天使投资。2018年,成立仅两年的深鉴科技被赛灵思以3亿美元收购,成为中国AI领域首个成功退出的创业项目,也是清华科技成果转化制度的标杆案例。
实现财务自由后,姚颂并未止步。他加入经纬中国担任风险合伙人,在接触商业航天项目时敏锐意识到:马斯克的SpaceX正以每年2000颗卫星的速度抢占近地轨道资源,而中国2022年商业卫星发射量仅100颗。这种差距让他决定跨界航天,2021年正式出任东方空间联合创始人兼联席CEO。
姚颂为东方空间设定了“一箭三十星”的颠覆性目标。针对中国星网集团GW星座计划未来十年需发射1.3万颗卫星的需求,他带领团队研发“引力一号”中型运载火箭。这款箭体高30米、起飞重量405吨的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6.5吨,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4.2吨。研发过程中,团队完成23项大型地面试验、489项单项试验,历经1452次迭代优化。
2024年1月11日,“引力一号”在山东海阳海域成功发射,创下全球最大固体运载火箭、中国运力最大民商火箭、世界首型海上发射捆绑型火箭三项纪录。这枚箭体喷涂“海澜之家”标志的火箭,标志着中国商业航天正式开启品牌合作模式。东方空间在4年内完成17亿元融资,2025年1月B轮融资后估值达60亿元。
姚颂的跨界成功离不开“航天+AI”的梦幻团队。联席CEO布向伟曾是长征十一号总体设计师,COO魏凯担任过长征十一号项目办主任,CFO史圣卿有无人机领域创业经验。核心技术团队平均从业20年,在长征五号等国家重大工程中担任要职。清华、中科院专家则负责火箭软件和计算平台开发,形成独特技术优势。
面对SpaceX的领先地位,姚颂保持清醒认知:“中国商业航天在正面竞争领域落后20年,但后发优势在于能将人工智能深度融入航天产业。”东方空间已规划“引力”系列火箭路线图,正在研发的“引力二号”将采用固体助推器与液体芯级结合设计,实现部分回收重复使用。姚颂坚信:“引力二号成功后,我们的发射成本将比肩SpaceX当前水平。”
2024年12月,姚颂辞去东方空间联席CEO职务,但他的航天探索仍在继续。这位将“勇气×能力×运气”作为成功公式的创业者,正用跨界思维破解技术难题,为中国商业航天开辟新路径。随着低轨卫星星座建设加速、可回收火箭技术突破,中国航天产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而姚颂的故事,或许才刚刚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