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商业·财经

从俞敏洪风波到任正非管理之道:公平二字,是带队伍的制胜法宝

   时间:2025-11-21 15:39 作者:吴俊

近日,俞敏洪的“南极信”事件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职场热议。这一风波背后,实则反映出大量员工对职场公平的强烈诉求。许多员工借吐槽俞敏洪之机,抒发对自身老板及公司的不满情绪,其核心关键词便是“公平”。在他们看来,自己辛苦工作,而老板却能享受奢华生活、四处游玩,这种差距让他们感到不公平,他们渴望像老板一样去看世界、享受人生。

在探讨职场公平问题时,任正非的管理理念和实践成为了值得研究的范例。起初,人们关注任正非多是从他的管理方法、组织和文化理念入手,然而深入探究后发现,其管理之“道”的核心或许就在于“公平”。不过,世上不存在绝对的公平,差异是生态存在的基础,而且老板与员工由于立场和角度不同,对公平的理解也难以达成一致。

有管理专家提出不同观点,认为华为学习IBM等西方公司,西方管理理念倡导“不平等最大化”,即有能力者上不封顶,像马斯克这样有能力的人可拿高额薪酬,而能力、贡献不足者则薪酬较少。华为也强调在报酬与待遇上向优秀员工倾斜,以此拉开差距、克服熵增、激活组织。但这并不意味着任正非不追求公平,实际上,“不公平”在一定程度上是通往公平的必经之路,这体现了灰度管理中的矛盾平衡与统一。

给火车头加满油,就是选拔队伍中的优秀标杆,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全体员工共同奋进。从古至今,人们对公平公正的追求从未停止,“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便是明证。在管理工作中,公平公正一直是大原则,正如古人所言:“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即便是小人和坏人,也期望被公平对待,就像“盗亦有道”中所讲,分赃公平也是“仁”的体现。

华为成功经验中,“任正非分钱分得好”常被提及。他设计的员工持股制度,保障了华为“以奋斗者为本,不让奋斗者吃亏”的制度落地。利益分配绝非小事,古今中外,利益分配不当往往会引发祸患。

春秋时期有个“羊斟惭羹”的故事。郑国攻打宋国,宋国主帅华元让车夫羊斟驾车。战前华元杀羊犒劳士兵,却唯独没给羊斟分肉。战场上,羊斟怀恨在心,将华元直接拉到郑军阵地,导致华元被活捉。羊斟称:“分肉时你做主,驾车时我做主。”这个故事警示我们,公平至关重要。虽然羊斟的行为可能被视为不顾大局,但在他心中,自身利益和自尊心就是大局。一支队伍若存在众多这样的人,必然人心涣散、互不配合。

任正非在荣耀送别会上曾提醒团队,要慎重分权,防止出现诸侯林立、拥兵自重、令不能行的情况,警惕内部官僚主义和山头主义。赏罚分明、公平公正是对员工最大的尊重,管理者必须做好论功行赏。若“分赃不均”,就可能引发类似羊斟的报复行为,给队伍带来重大损失甚至导致失败。

《华为基本法》中关于价值分配的基本原则提到三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可持续发展。这体现了利益分配的合理性,华为遵循价值规律,在公司内部引入外部市场压力和公平竞争机制,建立公正客观的价值评价体系并不断改进,以使价值分配制度基本合理。衡量其合理性的最终标准,是公司的竞争力和成就,以及全体员工的士气和对公司的归属意识。

老板对待员工应保持正确心态,秉持“无私公正,不亲不疏”的态度,以责任结果导向评价员工。若任人唯亲、培植心腹、搞小圈子,就会失去人和基础。好的老板应一视同仁,以价值贡献为基准,保持公正、公平和公开。即便老板脾气不好,只要做到这一点,员工也不易产生怨气。

需要明确的是,公平并非平均主义或吃大锅饭。让优秀者获得更多才是真正的公平,没有差距就没有活力,内部竞争和淘汰机制都是必要的。坚持公平原则,最终目的是团结众人、赢得胜利。带队伍要培养争先恐后的风气,敢于对困难亮剑,不能搞平均主义,否则队伍将失去活力。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