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商业·财经

铁矿石价格高企,澳洲矿主笑开怀,中国钢厂如何应对成本重压?

   时间:2025-07-06 09:13 作者:节前体育

中国钢铁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全球铁矿石市场价格稳定在每吨90至100美元的高位,令国内247家钢铁企业深陷困境。尽管这些企业每日铁矿石消耗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高炉运转不息,但它们却如同行走在薄冰之上,步步惊心。与此相反,远在澳大利亚的矿业巨头们却在这场价格博弈中大获全胜,他们面对高价铁矿石报价,笑得合不拢嘴。

这不仅仅是资源的简单交易,而是一场赤裸裸的财富转移。中国每年需进口约12亿吨铁矿石,其中六成源自澳大利亚,这意味着每位中国公民每年都在为澳洲矿主贡献约千元的财富。港口堆积如山的1.4亿吨铁矿石库存,犹如一把巨大的利剑,悬在中国钢铁企业的头顶。

澳大利亚矿山的低成本运营堪称业界奇迹。以西澳大利亚的哈默斯利矿区为例,这里拥有品位高达64%的铁矿石,矿带深达2000米,覆盖面积近8万平方公里。露天开采如同探囊取物,大型矿车直接驶入矿坑,开采成本轻松控制在每吨20美元以下。力拓公司更是雄心勃勃,计划到2025年将开采成本降低至每湿吨23至24.5美元。其西坡项目因共享现有运输线,有望进一步削减成本。从矿区到港口的铁路运费仅需每吨5至15美元,加上澳洲至中国的海运费用每吨12至20美元,总物流成本不足35美元。即便是品位低至30%的“废石”,也因62%品位矿脉的丰富储量而被弃之不顾,任其风吹雨打。澳洲矿主们这种“坐享其成”的盈利模式,连中东石油大亨都自愧不如。

相比之下,其他国家矿业的日子则显得艰难许多。巴西淡水河谷虽然拥有品位60%的铁矿石,但地处内陆,高昂的运输成本成为其沉重负担。长达上千公里的铁路运输费用高达每吨15至30美元,加上跨太平洋海运费用每吨20至35美元,总成本逼近70至100美元,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淡水河谷仅凭每吨28美元的低廉开采成本勉强维持盈利,而众多中小矿企则早已不堪重负,为保住市场份额,巴西6月铁矿石发货量同比增长3%,但每吨利润微薄,仅能勉强支付矿工的基本生活费用。

印度和南非的矿山同样在夹缝中求生存。印度奥里萨邦的高品位矿石本应成为矿主的摇钱树,但出口关税政策的反复无常(在0至50%之间波动),让矿主们如坐针毡。加上每吨15至25美元的铁路运费和10至20美元的海运费,总成本飙升至60至100美元,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亏损。南非矿山的处境更为艰难,开采成本高达每吨40至60美元,加上35至65美元的长途运输费,到岸成本达到80至130美元,几乎丧失市场竞争力。

反观中国,国内矿山开采成本高昂,即便是低品位矿石的开采成本也高达每吨80至125美元,是澳大利亚的两倍有余。高盛的分析报告更是给这场矿业盛宴泼了一盆冷水:铁矿石价格的天花板正是每吨100美元。澳大利亚6月铁矿石发货量增长3%,加拿大更是激增17%,南非也增长了8%。力拓西坡项目即将投产,淡水河谷卡帕内马矿区也蓄势待发,500万吨新增供应即将涌入市场。尽管海通期货多头本周斥资11亿元押注铁矿石价格反弹,但供应过剩的现实却让钢铁企业的采购经理们只能咬牙接受高价订单。澳大利亚矿主们则在矿车的轰鸣声中,继续订购无人驾驶卡车,这些钢铁巨兽将昼夜不停地开采,进一步降低成本。昔日让墨西哥毒枭眼红的每吨500万美元利润,在如今的澳洲矿业面前,已显得微不足道。这不仅仅是资源竞争的问题,更是成本控制和产业链布局的巨大差异所带来的残酷现实。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