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近日在其第五期播客节目中,与360创始人周鸿祎展开了一场深度对话。节目中,罗永浩回顾了自己意外成为网红的经历。他透露,当年自己上课的录音被上传到网络后,便被迫走上了网红之路。尽管外界普遍认为他性格外向,但他坦言自己其实患有中度社交恐惧症。
在讨论“老板做网红”现象时,周鸿祎指出,这种做法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提前积累流量,为产品推出提供有力支持。他强调,单纯依靠冷启动的方式效果过于有限。不过,他也承认,成为网红后需要面对一些负面效应,比如公众可能产生“不务正业”的误解,流量带来的反噬作用可能导致言多必失,同时还会占用大量精力。为此,他透露今年将把80%的精力投入到产品研发中,并考虑引入AI技术来分担部分工作。
周鸿祎还提到,抖音在中国普及后,至少有8亿人,包括父母、同学和朋友,每天都在刷短视频。他形容短视频具有强大的魔力,一旦接触就容易上瘾,甚至会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他观察到,许多人已经无法适应其他形式的内容消费。
在谈到近期某位中国前首富遭遇网络暴力的事件时,周鸿祎表示,这位企业家其实很委屈。他认为,时代已经发生变化,如果网民对一个人缺乏了解,就容易产生误解。而如果当事人不主动发声,没有自己的粉丝群体,就只能任由对手掌控舆论。
周鸿祎分享了自己成为网红后的体验。他提到,在一次车展上,他走访了所有国产汽车品牌的展台,以示支持。他表示,这体现了他后来坚持的一个原则——广交朋友。尽管外界曾认为他像“平头哥”一样敢于与任何巨头对抗,但他透露,过去三大巨头曾对他进行打压,直到近年才有所缓和。他强调,自己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目的是为公司争取一个和平的发展环境,否则公司发展会面临诸多阻碍。
对于外界认为他不务正业的批评,周鸿祎回应称,如果自己只做网红而不做产品,那确实显得虚浮。但他指出,自己创办了那么大一家公司,不可能被视为不务正业。他解释说,当时他正在研发AI产品,而这类产品需要长期投入。因此,他选择先积累流量和影响力,为产品推出做准备。否则,产品上市时如果没有粉丝和流量支持,冷启动的效果会非常有限。他认为,这种策略的收益远大于代价,尽管有人质疑他推广产品的动机,但他认为这是必要的。
周鸿祎还提到,由于他一直在进行AI科普,最初也有人认为他不务正业。流量越大,反噬作用也越明显,因为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他指出,这是成为公众人物后必须面对的现实。
在节目中,AI是讨论的核心话题之一。周鸿祎认为,AI导致部分工作岗位被取代,这与马车夫失业后可以转行开出租的情况不同,人类社会是否为此做好了准备,需要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共同探讨。他还提到,公司正在推动员工使用AI技术,即使初期效果不佳也要坚持。目前,公司内部举办了AI大赛,虽然尚未因使用AI而大规模裁员,但对于拒绝使用AI的员工,公司有理由进行调整。
关于AI在安保领域的应用,周鸿祎认为“机器人做保安是一个伪命题”。他引用阿西莫夫三定律指出,必须避免AI机器人失控,因为人类在力量上无法与机器人抗衡。因此,他认为不能赋予机器人过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