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出行领域巨头优步近期公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数据显示其核心业务保持稳健增长态势,但自动驾驶业务的发展路径仍面临诸多挑战与不确定性。
财报显示,优步当季营收达134.7亿美元,同比增长20%;净利润较上年同期的26亿美元激增近三倍至66亿美元,调整后EBITDA增长33%至约23亿美元。细分业务中,出行部门贡献76.8亿美元营收,同比增长20%;配送业务营收44.8亿美元,同比增长9%;货运业务营收13.1亿美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总预订额同比增长21%至497亿美元,其中出行订单额增长19.6%至251亿美元,配送订单额增速提升至25%,生鲜及日用品等非餐配送年化订单额已达120亿美元,占整体外卖订单额的17%。
广告业务被视为中短期估值提升的关键引擎。依托1.9亿活跃用户基础,优步通过UberEats赞助广告和JourneyAds移动出行广告体系,构建起高毛利变现模式。当前广告收入占比虽不足3%,但其无需额外履约成本的特性可直接推升利润率。若广告收入占比持续提升,市场或将参照meta等科技公司给予更高估值倍数——目前优步市销率为4.25,显著低于meta的8.63。
自动驾驶领域,优步采取"生态整合者"战略,通过广泛合作加速商业化进程。2024年以来,公司先后与文远知行、小马智行、百度萝卜快跑、Momenta等中国自动驾驶企业建立合作,并计划2026年在德国慕尼黑推出Robotaxi服务。更引人注目的是其与英伟达达成的10万辆自动驾驶车队部署协议,目标在2027年后扩展至L4级车辆运营。不过,当前车队规模仍显薄弱,与Waymo在奥斯汀和亚特兰大部署的"数百辆"车队相比,优步的自动驾驶车辆占比不足其网约车总量的百分之一。
市场竞争格局日趋复杂。科技巨头方面,Waymo已在凤凰城、旧金山等地运营无人出租车,Cruise亦在旧金山开展服务,这两家背靠谷歌和通用汽车的企业具备技术领先优势和持续资金支持。特斯拉则计划通过Robotaxi网络直接冲击传统出行市场,其硬件制造能力和数据积累构成独特竞争力。区域市场中,Lyft、Grab等聚合平台持续施压,而中国自动驾驶企业的全球化扩张更带来潜在竞争威胁。
优步的破局之道在于将自动驾驶技术转化为平台服务。公司正尝试构建"出行即服务"(MaaS)生态,将自动驾驶出租车、传统网约车、共享单车等多元交通方式整合至单一APP入口。这种模式若能成功,优步将蜕变为自动驾驶车辆的"流量入口"和"运营管家",通过抽取佣金实现持续收益。货运领域的布局同样值得关注,其与Aurora等卡车自动驾驶公司的合作,可能率先在长途货运场景实现商业化突破。
财务层面,自动驾驶业务短期内仍将是利润负担。科斯罗萨西在财报电话会上坦言,该业务未来数年难以盈利,此言论导致股价单日暴跌近10%。长期来看,若L4级自动驾驶能在特定区域实现规模化运营,优步作为运营平台将显著受益——司机成本占网约车收入的比例高达数成,自动驾驶替代将极大改善单位经济效益。投资者需密切关注合作伙伴技术进展、商业化落地速度及对利润表的实质性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