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理信息产业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超图软件(300036.SZ)近日迎来重大突破。据庆阳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的公告显示,该公司成功中标《庆阳市地质数字找矿—自然资源大模型建设项目》第二标段,中标金额达2920.8万元。这一项目作为全国自然资源行业“后土”大模型建设的首批试点工程,标志着超图软件在AI大模型与自然资源深度融合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项目核心建设内容涵盖三大板块:全域地理空间数字底座的强化构建、一网融合AI平台(一期)的扩展升级,以及AI技术在自然资源场景中的创新应用。超图软件在公告中强调,此次中标不仅验证了公司在空间智能软件领域的技术积累,更体现了其推动“AI+自然资源”全场景解决方案落地的战略能力。通过该项目,公司将为地方自然资源数字化转型提供核心技术支撑,助力数字中国建设进程加速。
财务数据显示,超图软件的转型成效已初步显现。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68亿元,同比增长2.02%;归母净利润4295.57万元,同比激增63.2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831.85万元,增幅达96.77%。这一业绩反转得益于公司战略调整与组织架构优化的双重驱动。2024年,公司构建了“9个大区+5大产品线”的矩阵式管理体系,彻底打破子公司间的资源壁垒,实现全链条协同效应。
回顾发展历程,这家成立于1997年的国产GIS龙头企业,曾经历业绩波动。2022年受市场需求收缩影响,公司出现上市后首次亏损,归母净利润亏损3.39亿元。2023年通过战略调整实现扭亏为盈后,2024年又因招投标节奏放缓导致收入确认滞后,全年净亏损1.71亿元。面对挑战,公司果断将水利业务确立为第二增长极,2025年6月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科大讯飞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进“人工智能+水利”技术创新。
分析人士指出,超图软件的转型路径具有行业示范意义。通过将AI技术与传统GIS业务深度融合,公司不仅巩固了在自然资源领域的领先地位,更开辟了智慧水利等新兴市场。2025年三季度营收增长与组织变革成效的叠加效应,预示着其盈利模式正从项目制向平台化升级。随着数字中国建设全面推进,地理信息产业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将催生更多应用场景,超图软件的先发优势有望进一步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