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商业·财经

2025年中国大模型市场趋势:模型创新引领应用爆发,市场增量可期

   时间:2025-08-28 01:29 作者:杨凌霄

近期,一份深度剖析2025年中国大模型应用市场的白皮书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报告详细描绘了当前中国大模型应用市场的多维度发展态势,以及产业价值链的清晰分层结构。

报告指出,中国大模型应用市场的产业价值链分为DCF层、基础设施层、模型层和应用层。目前,超过60%的市场价值集中在基础设施层,但未来这一价值将逐渐向模型即服务(MaaS)及多元化应用场景转移。在应用层,根据商业成熟度的不同,可分为嵌入式赋能、原生AI创新和智能硬件探索三条发展路径。

企业端在应用选择上更加注重投资回报率(ROI),主流应用集中在知识问答、智能分析决策等领域,尤其在金融、制造等行业取得了显著成效。而在消费端,AI对话助手与搜索引擎占据了超过八成的流量,其中AI对话助手的市场份额超过60%,国际市场由GPT等头部产品主导,而在中国市场,Deepseek与豆包合计占据了71.5%的市场份额。

在应用层的参与者中,可以划分为纯软驱动和硬件驱动两类。纯软驱动主要包括互联网企业和垂直团队,而硬件驱动则主要涉及机器人等企业。在模型层,企业策略各异,有的选择开源策略,如meta;有的则采取闭源策略,如OpenAI;还有的则采取混合策略,如Google。基础设施层则整合了IDC、核心硬件等环节,DCF层则以综合型企业为主导。

在消费端应用中,AI对话助手的发展尤为突出,而AI办公助手则正在向综合套件转型,传统办公软件与AI模式的结合占据了优势。AI创作方面,国内市场依托本地化数据,而国际市场则更加注重创意生态。AI娱乐生活类应用的用户粘性仍有待提升。

企业端应用的落地需要模型能力与业务高度契合,同时要求ROI可量化、数据算力充足。目前,企业端应用的落地主要集中在北京等四个地区,占到了55%的市场份额,其中金融行业的应用案例最多,达到了31.8%。然而,企业在应用落地过程中也面临着算力成本高、ROI测算难、场景适配难等挑战。尽管如此,已在多个行业中实现了效率提升,如工商银行通过应用AI技术缩短了通话时长10%。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中国大模型应用市场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各行业将积极探索AI技术的应用,推动产业升级和效率提升,为市场带来千亿级的增量空间。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