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务部近日发布公告,针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猪肉及猪副产品作出反倾销初裁,认定存在倾销行为,并宣布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根据裁定结果,涉事欧盟企业将被征收15.6%至62.4%不等的保证金,具体税率依据企业配合调查情况而定。
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负责人指出,经调查发现,欧盟相关产品存在明显倾销行为,对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且倾销与损害之间存在直接因果关系。为维护国内产业权益,决定自公告发布之日起对涉案产品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
据披露,西班牙、丹麦、荷兰等国配合调查的企业将适用15.6%至32.7%的税率,而未配合调查的企业则面临62.4%的最高税率。这一差异化税率体现了中国在反倾销调查中对企业合作态度的考量。
欧盟作为全球第二大猪肉生产国和最大出口方,其猪肉产业高度依赖中国市场。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内地及香港地区从欧盟进口猪肉产品118万吨,虽较2020年的360万吨大幅下降,但仍保持欧盟最大出口市场地位。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进口的欧盟猪肉产品中包含猪耳朵、猪鼻子等在欧洲消费量较低的部位,这些产品对提高整猪价值具有重要作用。
欧盟农业游说团体Copa-Cogeca猪肉工作组负责人安东尼奥·塔瓦雷斯表示,中方的反倾销措施将对欧盟猪肉产业造成严重冲击。法国猪肉行业协会INAPORC理事长安妮·理查德也表达担忧,认为这可能引发欧洲市场价格波动。
当前欧盟生猪养殖业正面临多重挑战,包括需求放缓、疫情冲击以及成本上升等问题。彭博社分析指出,在此背景下,中国实施的临时反倾销措施将进一步加剧欧盟养殖户的经营困境。路透社制图显示,西班牙、法国、丹麦和荷兰是欧盟对华猪肉出口的主要国家。
欧盟委员会发言人奥洛夫·吉尔5日表示,欧盟正在研究中国的反倾销决定,同时强调近期与墨西哥等国达成的贸易协议将为欧盟猪肉生产商创造新的市场机会。不过,分析人士指出,这些新市场难以在短期内弥补中国市场的损失。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于去年6月启动对欧盟猪肉产品的反倾销调查,今年6月将调查期限延长至2025年12月。尽管目前公布的是初裁结果,理论上在调查期限截止前仍存在变数,但政策咨询公司Trivium China的分析师认为,双方通过谈判达成解决方案的可能性正在降低。
欧盟农业部门还面临来自美国农产品的竞争压力。根据欧盟上月与美国达成的贸易协议,欧盟承诺为美国海产品和农产品提供更优惠的市场准入条件,这可能进一步挤压欧盟本土农业的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