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商业·财经

从喝上奶到喝好奶:新规落地推动中国乳业品质升级与行业洗牌

   时间:2025-09-24 04:31 作者:陆辰风

随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灭菌乳》第1号修改单于9月16日正式落地,中国乳业迎来了一次重要的品质升级。新规明确要求,常温纯牛奶(灭菌乳)必须以生牛(羊)乳为唯一原料,严禁添加复原乳或其他成分。这一调整不仅顺应了国民消费升级的趋势,也标志着国产乳制品在品质和国际竞争力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复原乳,又称“还原乳”,是以浓缩乳或乳粉为原料,通过加水还原成与生鲜乳成分相近的液体。这种加工方式在历史上曾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奶源不足或运输不便的时期。例如,旺仔牛奶、AD钙奶等知名产品均以全脂乳粉为主要配料。然而,复原乳在加工过程中会经历多次热处理,可能导致部分热敏感营养成分如免疫球蛋白、活性酶和维生素的流失。美国农业部的研究也显示,复原乳中的维生素B、C和泛酸含量低于生鲜乳。

此次国标修改是对乳业品质的一次重要提升。新规不仅与国际主流标准接轨,也提高了行业准入门槛。欧美澳等发达国家早已禁止在灭菌乳中使用复原乳,仅在奶源匮乏或极端灾害时允许其用于公共应急。中国的新规实施后,依赖复原乳的中小企业将面临巨大转型压力,而拥有优质奶源的头部企业如伊利、蒙牛则将受益。例如,伊利的自有牧场占比达40%,并通过“牧场+合作社”模式确保奶源供应,其旗下的优然牧业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原奶供应商。

从消费端看,中国居民的乳制品摄入量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天摄入300-500克乳制品,但六成国人未达标。2022年,中国居民乳制品消费量(折合生鲜乳)为42千克,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此次国标修改有望通过提升乳品品质,激发消费潜力,推动行业供给侧优化。例如,伊利金典和蒙牛特仑苏等高端产品已占据市场主导地位,而“零添加”牛奶正成为新宠。

新规的实施也对进口乳制品产生了影响。此前,部分进口灭菌乳使用复原乳生产,修改单落地后,这类产品将被禁止进入中国市场。与此同时,国内乳企也在加速布局高端市场。例如,多家企业已推出无糖酸奶,配料仅含生牛乳和乳酸菌,用赤藓糖醇替代部分甜味。这些变化表明,复原乳在中国乳制品市场中的角色正逐渐弱化。

尽管复原乳并非劣质产品,且在经济适用性和运输便利性上具有优势,但其作为阶段性产物的历史使命已接近尾声。中国乳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在技术、安全和规模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规模化牧场的生鲜乳菌落总数、体细胞数等核心指标全面优于欧盟标准,连续17年抽检合格率达100%,乳蛋白和乳脂肪含量甚至超过欧盟基准线。在此背景下,复原乳的“退休”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