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商业·财经

​2025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展:VR等科技让文物“活”起来​

   时间:2025-09-17 07:54 作者:苏婉清

2025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精品展近日在陕西西安拉开帷幕。这场汇聚全球智慧的文化盛宴,吸引了来自中国、德国、美国、英国等十余个国家的近百项数字化成果参展。通过VR虚拟现实、裸眼3D交互、全息投影等前沿技术,传统文化遗产突破时空限制,以可感知、可触摸、可沉浸的全新形态呈现在观众面前。

在三星堆-金沙数字展区,裸眼3D技术将千年青铜文明以立体动态形式重现。无需佩戴任何设备,观众即可目睹青铜神树在光影流转中舒展枝叶,黄金面具在虚拟空间中折射出神秘光芒。这种"无界"展示方式,让文物细节纤毫毕现,历史场景跃然眼前。一位参观者感叹:"原本只能在博物馆玻璃柜外仰望的文物,现在仿佛触手可及。"

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体现在每个展项中。科研人员现场演示的文物扫描技术,通过三维激光扫描与AI算法,能在数小时内完成文物的毫米级数字建模。这项技术不仅为文物修复提供精准数据,更让破损文物通过数字复原重现完整形态。在互动区,参观者正通过手势操控,将扫描生成的数字模型进行360度旋转观察。

沉浸式体验项目成为展区焦点。在鼓浪屿元宇宙空间,参观者佩戴VR设备即可"穿越"至1920年代的厦门老街,与虚拟向导互动,聆听南洋建筑背后的故事。山西应县木塔数字化项目则通过体感交互技术,让观众在虚拟攀登中感受千年木构建筑的精妙结构。现场数据显示,该区域平均停留时间超过15分钟,远超传统展览的参观时长。

数字文创区展示着科技赋能下的文化新生。基于文物数字模型开发的立体书签、全息投影摆件等文创产品,将传统文化元素转化为可携带的现代艺术品。一款以敦煌飞天为原型的动态光影灯,通过手机APP控制可呈现多种色彩变化,吸引众多年轻观众驻足体验。

这场持续数日的展览,不仅展示着文化遗产数字化的最新成果,更构建起跨国界的文化对话平台。德国团队带来的古建筑数字化修复方案,与中国的文物扫描技术形成互补;美国学者展示的虚拟考古系统,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全新思路。当科技遇见文明,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正在激发无限可能。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