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车近日宣布了一项重大决策,计划将旗下新能源品牌极氪私有化,这一举动在汽车行业内引起了广泛关注。5月7日,吉利汽车正式对外披露,将以每股25.66美元的价格收购极氪剩余34.3%的股份,实现完全合并。这一决策距离极氪以“史上最快IPO造车新势力”身份登陆纽交所仅一年时间。
此次私有化的保密工作做得极为严密,事前未有任何风声泄露。为了深入理解吉利此举背后的考量,通过多方联系,获得了一些吉利内部人士的观点。
吉利此次决定私有化极氪,背后有多重复杂因素。首先,管理层对于极氪的发展有着强烈的紧迫感。作为吉利发力新能源的关键一环,极氪受限于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规则和短期财报压力,难以迅速响应市场变化。例如,在竞争对手推出新技术时,极氪因财报静默期的限制无法及时回应。上市公司的框架也限制了极氪在定价策略、技术路线等关键决策上的灵活性。
其次,吉利和极氪在资本市场上的估值表现不尽如人意。尽管吉利汽车在销量上与比亚迪差距不大,但市值却远低于比亚迪。同样,极氪的市值也低于蔚来,尽管极氪在交付量和品牌毛利率上表现更佳。这反映了资本市场对吉利的偏见,尤其是对吉利燃油车业务的拖累。
吉利集团近年来品牌众多,造成了资源浪费和“兄弟互搏”的问题。随着汽车赛道向新能源转型,吉利决定整合品牌,提高资源效率。极氪与领克的合并,以及极氪的私有化,都是这一战略的一部分。整合后,吉利将在技术、供应链及研发资源上实现深度整合,降低运营成本。
私有化的另一个重要考量是国际经贸环境的不确定性。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中概股在美国资本市场面临诸多隐形压力。吉利希望通过私有化极氪,降低这些潜在风险,并为吉利品牌出海护航。
吉利集团公关部门表示,对极氪进行私有化收购是大股东审时度势后的决策。吉利控股作为持有极氪65.7%股份的大股东,完全有能力推动这一计划的完成。为了保障极氪车主和中小股东的权益,吉利集团提出了“现金兑付”和“换股为吉利汽车股票”两种补偿方案。
私有化公告发布后,极氪股价大涨,显示中小股东期望以更高价格出让股份。对此,有金融界人士分析认为,吉利汽车可能会权衡收购价格,并可能由极氪成立独立董事委员会,聘请第三方机构评估公允性,以回应中小股东的期待。
此次私有化进程不仅是吉利整合品牌、科技资产的一部分,更体现了吉利在新能源赛道上重构科技护城河的决心。尽管吉利没有像比亚迪那样全力投入新能源汽车,但在面对新能源赛道上强悍的竞争对手时,吉利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极氪的核心技术护城河主要依托吉利的CMA架构和智能驾驶技术。然而,在三电技术方面,吉利还有所欠缺。为了补齐这一短板,吉利集团需要整合旗下的产业链零部件公司,其中威睿电动是关键一环。威睿电动自研了极氪车型搭载的金砖电池,对极氪的业绩和市值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整合极氪只是吉利集团重构科技版图的一个步骤。未来,吉利将发力三电技术,形成从智能驾驶到核心硬件的全栈竞争力。面对紧迫的转型压力,吉利必须提速,因为这关乎企业的生存。
在吉利汽车2024年财报沟通会上,吉利汽车集团CEO表示,吉利认为未来的动力形式是多元化的,并会持续投入燃油车的研发。然而,面对新能源赛道上的强劲对手,吉利也不得不加快转型步伐。
极氪私有化后,吉利将能够更自由地布局新能源赛道,不受股价波动的干扰。未来,吉利将集中资源,关起门来练好内功,为新能源技术的突破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