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商业·财经

美国稀土“手段”再升级,从资源封锁到人才争夺,意欲何为?

   时间:2025-09-09 15:26 作者:慎纬爱搞笑

近期,美国在稀土领域的动作引发广泛关注。此次其手段再度升级,从资源与技术的封锁,转向对人才展开激烈争夺,试图以此削弱中国在该领域的优势。

长期以来,稀土作为关键的战略资源,一直是国际竞争的焦点。中国凭借丰富的稀土储量,占据全球37%的份额,然而在过去,加工技术却受制于人。欧美国家利用技术优势,低价购入中国稀土原料,加工成高端产品后高价返销,一吨原料仅售几万元,加工品价格却飙升至数十万元。更令人气愤的是,关键分离技术被严格封锁,中国曾陷入“守着金山要饭吃”的困境,甚至被嘲讽“只配挖土,难学高端技术”。

面对技术封锁,中国科研人员展现出坚韧的拼搏精神。自2010年起,国家大力推动稀土技术突破,科研人员夜以继日攻关,实验室灯火通明成为常态。经过多年努力,中国在稀土领域实现逆袭:分离纯度达99.999%,成本较国外低30%以上,全球供应链85%的份额被中国掌控,技术领先地位无可撼动。

美国见资源与技术的封锁均告失效,转而将目光投向人才。近期,美国猎头公司、高校及研究机构频繁出手,以“学术交流”为名,实则试图挖走中国稀土领域的顶尖专家。有猎头为中科院专家开出200万美元年薪,远超国内水平;部分机构还针对年轻博士、硕士提供优厚条件,试图阻止其回国发展。

面对美国的“人才战”,中国迅速启动应对机制。一方面,提高科研人员待遇,改善工作条件,增强人才归属感;另一方面,加强核心技术保密,防止关键信息外泄。同时,加大年轻人才培养力度,构建充足的人才储备库,确保技术优势持续稳固。

美国的系列动作,恰恰印证了中国稀土技术的强大。从资源封锁到技术制裁,再到如今的人才挖角,美国在稀土领域的焦虑日益凸显。这背后,是中国科研人员数十年的不懈努力,是国家对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坚定决心。

人才流动本属正常,但核心技术是国家安全的基石,绝不容外泄。中国欢迎国际合作,但坚决反对技术盗窃。美国若想在稀土领域竞争,需凭真本事,而非走歪门邪道。这场人才与技术的博弈,终将见证中国稀土产业的持续崛起。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