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商业·财经

汇川技术布局四大方向,以智能化方案助力中国工厂迈向制造新生态

   时间:2025-09-25 00:15 作者:陈丽

全球制造业正加速向“智能制造4.0”迈进,中国工厂在从“规模扩张”转向“效率提升”的关键阶段,面临着设备协同困难、技术落地碎片化、能源成本高企等挑战。在此背景下,工业自动化向系统化智能化升级成为行业突破瓶颈的核心路径。

汇川技术董事长朱兴明在近期访谈中提出,工业现场无线化将在五年内成为现实。基于这一判断,企业围绕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国际化四大方向展开系统性布局。其中,高端化指向消费升级对制造业提出的品质要求;绿色化强调通过节能技术实现资源高效利用;智能化则聚焦AI与智能装备对生产模式的重构;国际化则进入“local for local”阶段,即通过整合全球研发、生产与供应链资源实现本地化运营。

在2025年上海工博会上,汇川技术展台突破传统设备展示模式,推出覆盖“设计-制造-能源-运营”全链路的数字化解决方案。针对工业场景中布线复杂、维护效率低等痛点,企业推出四大核心架构推动柔性化生产。

其中,INO AIR全球工业无线同步运控方案通过1ms通信周期、1μs级同步控制及99.9999%可靠性,解决了高速动态场景下的无线传输稳定性问题。该方案已在全球首款无线贴标机中实现规模化应用,使产线改造周期缩短40%。

在能源与数据优化领域,汇川智能传动系统通过超高效扁线电机与无线变频技术协同,实现能源流与信息流的双向打通。其智能运控系统采用“三流合一”设计,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产线数据无缝流转,故障响应速度提升3倍。

设备维护方面,IPT210智能阀岛将故障定位时间从小时级压缩至毫秒级,使非计划停机损失降低65%。面向精密制造场景,七自由度仿生臂机器人凭借全关节扭矩传感设计,实现0.5以上负载自重比,支持机床加工、注塑成型等复杂任务的遥操作。

人形机器人产业化成为汇川技术的重要突破口。在硬件层面,一体化行星关节执行器与高扭矩密度电机支持万小时连续运行,使机器人能够在汽车焊接、化工巡检等高危场景替代人工。软件层面,iFG“数字员工孵化器”平台通过数据基座与低代码工具,将原始数据转化为训练语料,支持非专业人员快速构建智能体,实现复杂指令理解与毫秒级响应的平衡。

朱兴明指出,AI技术将深度渗透制造业的人、机、料、法、环各环节,其中人形机器人因具备灵敏触觉、精进视觉与复杂决策能力,可能成为替代人类劳动的核心方向。他强调,中国企业需通过“国际化”新模式,将智能制造能力与全球产业需求结合,共同构建未来制造生态。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