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商业·财经

一周资本动态:中国科技企业IPO加速推进,国际大厂因业绩压力纷纷裁员

   时间:2025-10-26 18:19 作者:周伟

本周,资本市场迎来多重变局。中国科技企业IPO进程加速推进,A股与港股市场同步取得突破性进展。与此同时,国际科技巨头因业绩承压掀起裁员潮,全球科技行业呈现冰火两重天的态势。

在A股市场,旭宇光电(深圳)股份有限公司正式转战北交所重启IPO。证监会最新披露的辅导备案报告显示,这家曾冲刺科创板的企业已完成战略调整,标志着其资本化道路进入新阶段。与此同时,北京昂瑞微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获得科创板IPO注册许可,拟募资20.67亿元用于5G射频前端芯片等核心项目的研发升级。上海沐曦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则成为继摩尔线程后,第二家成功闯关科创板的国产GPU企业,其首发申请的通过彰显了资本市场对高性能计算领域的信心。

港股市场同样传来捷报。上海和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宣布获得境外上市备案通知书,拟发行不超过28.03亿股普通股赴港上市,这家半导体显示龙头企业的国际化资本运作正式启动。紧随其后,纳芯微电子宣布其港股IPO申请获证监会备案,计划发行不超过4097.69万股普通股,为模拟芯片及传感器产业链的全球布局奠定基础。

在IPO进程加速的同时,多家A股科技企业交出亮眼的业绩答卷。半导体、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领域企业前三季度净利润普遍实现翻倍增长。光大同创以279.9%的净利润增速领跑,实现营业收入11.6亿元;深科达净利润同比增长178.29%,达到2787.45万元;芯朋微净利润增长130.25%,突破1.78亿元大关。臻镭科技更以598.09%的净利润增速惊艳市场,台基股份、美芯晟等企业也均实现超100%的业绩增长。

与国内企业的蓬勃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际科技巨头正经历寒冬。英特尔在陈立武就任CEO次日即宣布大规模裁员,三个月内裁减20500人,若计入前任管理层裁撤的15000个职位,近两年裁员总数达35500人。梅赛德斯-奔驰通过自愿离职计划削减约4000个岗位,部分员工获得高达54万欧元的离职补偿。

裁员浪潮席卷全球科技产业。美国电动车制造商Rivian启动第二波裁员,约600名员工(占员工总数4%)受到影响,主要集中于商业部门。半导体设备巨头应用材料公司计划裁减4%的全球员工(约1400人),预计支付1.6亿至1.8亿美元遣散费。meta AI部门成为重灾区,超级智能实验室FAIR裁员600人,AI产品及基础设施部门同样遭遇收缩。亚马逊则准备裁减15%的人力资源部门员工,其他业务部门也可能面临调整。

这场冰火两重天的资本变局,折射出全球科技产业格局的深刻调整。中国科技企业凭借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实现突围,而国际巨头则在业绩压力下进行战略收缩。随着5G、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等领域的持续发展,这场资本与人才的全球博弈或将持续升级。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