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桐乡乌镇拉开帷幕,为期四天的盛会以“共筑开放合作、安全普惠的数智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核心主题,通过一系列创新活动与成果展示,为全球互联网发展注入新动能。峰会期间,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前沿科技成为焦点,来自全球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共话数字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在峰会首日揭晓的世界互联网大会领先科技奖中,17个覆盖大模型、智联网、具身智能等领域的项目脱颖而出。评审委员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指出,该奖项通过持续挖掘全球创新成果,不仅为技术发展树立标杆,更推动科技向善与成果共享,助力构建包容开放的数字生态。获奖项目中,量子计算与通用人工智能的突破性进展引发广泛关注,彰显了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的新格局。
作为峰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以“AI共生、智启未来”为主题,吸引了来自5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600余家企业与机构参展。现场演示中,机器人与人类展开实时对战,AI视频生成平台仅凭一句话即可创作完整片段,这些应用场景生动展现了人工智能对千行百业的深度赋能。博览会不仅成为新技术展示的窗口,更搭建起跨国界、跨行业的交流平台,促进全球产业链协同创新。
聚焦人工智能发展现状与未来路径,“六小龙乌镇对话”于峰会期间举行。宇树科技、强脑科技等六家企业的负责人围绕技术突破、伦理治理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深度求索资深研究员陈德里提出,当技术跨越关键节点后,将迎来指数级增长,这一观点引发与会者共鸣。尽管面临数据安全、算法偏见等挑战,企业代表普遍认为,人工智能的进化不可逆转,需通过技术迭代与监管创新双轮驱动,确保创新活力与安全底线并存。
除主论坛外,峰会还围绕数字经济、数据治理等议题举办24场分论坛,形成多维度、深层次的对话网络。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前总干事弗朗西斯·高锐将大会比喻为“观点孵化器”,认为其通过汇聚全球智慧,为互联网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与此同时,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十周年理论研讨会同步举行,与会专家强调,这一理念为缩小数字鸿沟、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
国际电信联盟前秘书长赵厚麟在发言中呼吁,各国需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将“数字天堑”转化为“数字通途”,确保发展中国家平等享受技术红利。他指出,当前全球仍有近半人口未接入互联网,唯有通过共商共建共享,才能实现网络空间的和平、安全与开放。这一观点得到与会者的广泛认同,多国代表表示将深化在标准制定、技术共享等领域的协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