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商业·财经

国际油价“跌跌不休”,9月9日国内油价能否“逆袭”下调?

   时间:2025-09-08 09:04

近期,国际原油市场犹如坐上了“疯狂过山车”,短短三天内接连遭遇三次价格下挫,累计跌幅突破5%,这一剧烈波动让市场人士直呼“崩盘在即”。随着9月9日国内新一轮成品油调价窗口临近,广大车主纷纷关注:这一次,油价是否会迎来久违的大幅下调?

就在上周,国内油价刚刚完成一轮小幅调整,每吨汽柴油价格下调超175元,为司机群体带来短暂喘息。然而,新一轮计价周期开启后,监测数据显示国内油价可能面临上调压力。这种“刚跌又涨”的节奏,让车主们的期待再次蒙上阴影。

不过,国际油价的持续疲软为市场注入了一丝希望。最新数据显示,美国WTI原油价格跌破每桶62美元,报61.87美元,单日跌幅达2.54%;布伦特原油价格下滑至65.50美元,跌幅2.22%。这一周内的“三连跌”大幅削弱了国内油价上调的预期幅度。

目前,国内油价调整幅度预计在每吨75元左右,折合每升上涨约6至7分钱。尽管仍在上调范围内,但与本周初逼近每吨100元的预期相比,已明显缓和。这一变化背后,是国际油价“失速下跌”的深层原因。

深入分析,两大因素主导了油价的剧烈波动。其一,美国最新就业数据显示经济增长乏力,8月非农就业人数仅增加2.2万,远低于市场预期的7.5万,这预示着美国经济复苏步伐放缓,进而抑制了市场对原油的需求预期。其二,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即将召开会议,可能就增产达成一致。沙特阿拉伯等主要产油国或通过增产抢占市场份额,导致供应端可能增加,而需求端疲软,油价下跌成为必然。

当前,市场目光聚焦于最后两天国际油价的走势。若油价延续跌势,9月9日国内油价调整极有可能迎来下调;但若市场反弹,调整结果则难以预料。

油价的波动并非简单的数字变化,它直接关系到日常出行成本。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受多重复杂因素影响,往往出现“国际跌、国内慢半拍”的滞后现象。这种信息不对称和滞后性,让不少人感到无奈,甚至产生“被收割”的感慨。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