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商业·财经

55岁袁征再出发:Zoom借AI浪潮重塑,从低谷迈向“默认工作中心”

   时间:2025-09-24 04:29 作者:唐云泽

在科技行业风起云涌的浪潮中,Zoom这家曾经因疫情而声名鹊起的视频会议软件,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自我重塑。近日,Zoom在年度大会上发布了AI Companion 3.0,标志着其向“默认工作中心”转型的重要一步。

Zoom的崛起,始于一场意外的机遇。2020年,全球疫情的爆发让线上办公成为刚需,Zoom凭借其稳定、易用的视频会议功能迅速走红。每日参会者数量从千万级别飙升至3亿,股价也随之暴涨,市值一度突破千亿美元大关。然而,好景不长,随着疫情的缓解和巨头企业的回归,Zoom的股价在2022年遭遇了断崖式下跌,最低时仅为63美元,较最高点暴跌90%。

Zoom的创始人袁征,是一位来自山东泰安的创业者。27岁才赴美追梦的他,在WebEx(后被思科收购)度过了13年的职业生涯,从程序员一步步成长为工程部副总裁。然而,对产品的不满和对创新的渴望,让他在41岁时毅然离职,创立了Zoom。在创业初期,面对WebEx、谷歌、Skype等劲敌的围剿,袁征坚持做一款覆盖不同终端、使用便捷的视频会议系统。通过不断打磨产品,Zoom逐渐打开了市场,高歌猛进。

Zoom的成功并非偶然。袁征从一开始就为Zoom设定了清晰的商业路径:免费用户可享受基础服务,付费用户则能突破时长限制;企业用户则根据规模收费。这种稳健的商业模式,加上对用户体验的极致追求,让Zoom在疫情期间迅速崛起。然而,随着疫情的缓解和巨头企业的回归,Zoom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面对挑战,袁征没有选择退缩。他深知,要想让Zoom重新获得投资者的信任,就必须抓住AI这一波浪潮。于是,Zoom开始了AI重塑之旅。从2021年推出Contact Center和Events,到2023年发布AI Companion 1.0,再到如今的AI Companion 3.0,Zoom不断迭代升级,试图从一个视频会议平台转型为“默认工作中心”。

AI Companion 3.0的发布,是Zoom转型的关键一步。这款AI工具不仅支持会议摘要、实时翻译等基础功能,还引入了跨平台笔记、智能调度和AI头像等高级功能。这意味着,用户可以在Zoom上完成更多工作,甚至可能将更多会议迁移到Zoom。这种跨平台的能力,让Zoom得以侵入巨头竞对的腹地,如微软、谷歌等,试图在它们的生态系统中占据一席之地。

Zoom的转型并非一帆风顺。面对微软Teams、Google Meet等巨头的竞争,Zoom在AI领域的投入显得尤为关键。然而,初期AI工具的稚嫩让市场对Zoom的转型持观望态度。直到2024年8月发布的季度财报显示,AI已经帮助Zoom吸引更多企业客户,投资者才逐渐对Zoom的转型战略给予认可。

袁征对Zoom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他深知,要想让Zoom在AI时代重新崛起,就必须不断重塑自我、向前看。在最近一期的播客节目《Grit》中,袁征表示:“我们需要重塑自我,向前看。我真的不再回头看了。”这种坚定的态度,让人看到了Zoom在AI时代的无限可能。

回顾Zoom的崛起与跌落,袁征感慨万千。他坦言,疫情期间的疯狂增长与扩张彻底摧毁了企业文化。然而,他也从中得到了一些信心。至少在大量用户涌入的时候,Zoom没有让世界失望。如今,55岁的袁征再次出发,带领Zoom在AI时代寻找新的增长点。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