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饮品消费领域,成瘾性成分始终是推动市场增长的核心动力。全球范围内,糖、咖啡因、酒精和尼古丁被公认为四大合法成瘾物质,而蜜雪冰城通过旗下品牌矩阵,已悄然完成对其中三类的战略覆盖。从蜜雪冰城奶茶的糖分依赖,到幸运咖的咖啡因刺激,再到近期收购福鹿家布局鲜啤市场,这家茶饮巨头正以“成瘾经济”为支点,撬动饮品行业的格局变革。
鲜啤业务的明牌化,源于蜜雪冰城对福鹿家的控股动作。通过2.97亿元增资及股权受让,蜜雪冰城获得福鹿家53%股权,将其纳入非全资子公司体系。这家成立于2021年的鲜啤品牌,主打现打精酿产品,涵盖德式小麦、果味啤酒及茶啤等12个SKU,价格区间锁定在5.9元至14.9元,仅为市面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截至2025年8月,福鹿家已在下沉市场开设1200家门店,其中“山河四省”占比超六成,与蜜雪冰城早期扩张路径高度重合。
福鹿家的成长轨迹,与幸运咖的崛起形成镜像。2017年,蜜雪集团以参股形式孵化幸运咖,2020年实现全资控股后,从各部门抽调骨干组建核心团队。当时设定的“五年再造一个蜜雪冰城”目标,在2025年8月以7000家门店的规模精准达成。这种“孵化-控股-规模化”的模板,如今被完整复制到鲜啤领域。福鹿家门店常与蜜雪冰城、幸运咖比邻而居,共享冷链物流与供应链体系,形成“一个供应链支撑三个品牌”的协同效应。
成瘾性消费的底层逻辑,在饮品行业得到充分验证。三万资本创始人黄鹤指出,全球顶尖食品饮料企业均依赖“上瘾机制”构建壁垒。可口可乐凭借糖与咖啡因的双重刺激,穿越多个经济周期;咖啡在中国市场的渗透,则从功能性提神转向情绪消费。小咖咖啡创始人朱保举观察到,咖啡消费群体已下探至20岁左右,下沉市场表现超出预期。在青岛即墨等县级市,瑞幸、星巴克加速布局,纯美式、单品豆等非奶咖产品销量攀升,打破“咖啡=提神”的传统认知。
蜜雪集团的供应链优势,成为跨品类扩张的核心支撑。其自研自产比例超60%,吸管、杯具、糖浆等核心物料成本低于行业平均50%。这种全链条控制能力,使不同品牌间实现产线复用与配送网络共享。例如,幸运咖与蜜雪冰城门店共用包装瓶供应商,单位成本压低至行业标准一半。福鹿家的鲜啤业务,同样依托集团冷链体系,确保现打精酿的新鲜度与成本竞争力。
白酒市场的式微,为啤酒与即饮酒(RTD)腾出增长空间。五粮液调研显示,20至35岁人群中,52%偏好啤酒,仅19%选择白酒。年轻消费者更倾向低度、易饮的酒精饮品,60%以上将啤酒视为“自我犒赏”场景的首选。这一趋势在日本已有先例:2000年代中期烧酒销量达峰后持续下滑,2018年较峰值下降六成,而RTD与啤酒迅速崛起。三得利调查显示,20-50岁消费者中,烧酒已跌出TOP5偏好酒种。
酒企纷纷调整策略应对代际变迁。珍酒推出高端精酿“牛市”,五粮液上线“风火轮”中式精酿啤酒,更多白酒品牌推出20度、29度低度产品。日本威士忌的流行轨迹表明,消费者对酒精品类的偏好可通过市场教育重塑。蜜雪冰城此时切入鲜啤赛道,恰逢白酒消费断层与低度酒崛起的时间窗口,其“糖+咖啡因+酒精”的成瘾矩阵,已形成覆盖全场景的消费闭环。
从茶饮到咖啡再到鲜啤,蜜雪冰城的扩张并非简单品类叠加,而是围绕成瘾性消费构建生态。当泡泡玛特被戏称为“博彩经济”代表时,蜜雪集团通过最低成本整合三大成瘾物质,创造出复合型依赖模式。这种布局的深层逻辑,在于对消费代际变迁的精准捕捉——当白酒失去年轻市场,啤酒与即饮酒正成为新一代的“社交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