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俄罗斯宣布将首次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国内债券,债券规模最高可达4000亿卢布(约合49亿美元),期限为3年至10年不等,首批交易预计于12月在莫斯科交易所启动。这一举措被视为俄罗斯在西方制裁压力下,加强与中国金融合作的重要信号。
事实上,俄罗斯早在2015年就曾考虑发行人民币债券,原计划于2016年落地,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实现。如今,俄乌冲突持续近四年,西方对俄制裁不断升级,叠加国际原油价格长期低迷,俄罗斯经济面临严峻挑战。据预测,2025年俄罗斯财政赤字可能飙升至5.7万亿卢布(约合630亿美元),远超最初预计的1.2万亿卢布。战争带来的经济压力,迫使俄罗斯不得不寻求新的融资渠道。
俄罗斯官方表示,发行人民币债券旨在优化债务结构,但外界普遍认为,这是俄罗斯在美元、欧元等传统融资渠道受阻后,转向中国金融体系的必然选择。在西方制裁下,俄罗斯难以通过美元或欧元进行国际融资,而人民币成为其绕开制裁、获取资金的重要工具。
对俄罗斯而言,此次发行人民币债券不仅能缓解财政压力,还能降低对西方金融体系的依赖。对中国来说,这一举措将进一步提升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地位,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分析人士指出,俄罗斯的这一决策既是应对当前困境的权宜之计,也为中俄金融合作开辟了新路径。
目前,市场对俄罗斯人民币债券的发行反应积极。有专家认为,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俄罗斯稳定经济,也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新的机遇。随着中俄金融合作的深化,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角色或将更加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