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近日迎来媒体代表团,共同见证全国首个超大型城市运行管理智能体的成功落地。该智能体由武汉与华为联合打造,标志着“人工智能+”在城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迈出关键一步,为全国超大型城市智慧治理树立新标杆。
作为国家首批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武汉以“高效处置一件事、精准服务一个人、全面智理一座城”为目标,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依托数字孪生、AI、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构建起覆盖全市的“一网统管”平台,集成1500余项城市体征指标,打通14个市直部门与16个区级系统,实现城市运行数据的实时汇聚与动态感知。
平台采用“142N”技术架构,以数字公共基础设施为底座,打造感知、事件、调度、AI四大能力中枢。围绕“安全”与“发展”两大核心,建设城市风险预警与发展平台,推动N个部门应用场景落地。通过“三级七层”管理架构,武汉实现“一屏统观、一网通达、一脑智感、一体联动”,将城市安全事件处置从事后应急转向事前预警,为跨年夜、汉马赛事等重大活动提供坚实保障。
此次发布的城市运行管理智能体,依托统一算力中心与四大AI中心,形成系统级协同能力。智能体中心作为城市AI“大管家”,通过盘古中控大模型解析复杂指令、调度资源并生成处置方案;知识中心基于星跃引擎专利技术,将自然语言转化为高阶分析指令,对12345热线、物联感知等多源数据进行深度归因分析,准确率超96%;语料与模型中心支持百种AI算子与多模态数据处理,降低模型开发门槛;安全中心则通过可信计算环境,确保数据与模型全流程安全可控。
该智能体通过语音交互功能,成为城市管理者的“决策助手”。管理者可随时调取视频、获取数据、下达指令或生成报告,推动治理模式从“辅助智能”向“自主智能”升级。华为政务一网通军团城市数字化业务总经理贺铮指出,这一创新实践不仅为人工智能与城市治理融合提供了“武汉方案”,更预示着未来信息化系统将通过智能体实现主动事务处置。
在民生领域,武汉聚焦智慧燃气、智慧排涝、桥隧安全等跨部门应用场景,实现燃气安全事故率下降60%、交通拥堵指数降低15%、政务服务满意度提升至98%。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专职副主任耿峰表示,中心将推进市、区、街三级平台一体化建设,拓展便民应用场景,同时携手华为等伙伴探索更多AI应用场景,持续打造超大城市治理的“武汉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