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商业·财经

45岁的销售,用这些方法,4个月开发了178个B端客户

   时间:2025-09-26 16:01 作者:企查查
“ToB销售难,难于上青天。”

这话在李宝生决定跨行业跳槽的那一刻,反复在他脑海里打转。45岁,销售干了整整10年,突然换个赛道从头开始——在很多人眼里,这几乎是一场“职业自杀”。

可四个月后,他交出了一份让全团队瞠目的成绩单:178个B端客户,从零起步,全部是新签。

没有资源继承、没有老本可吃,他甚至不是互联网原住民。但就是这样一个“传统销售”,用最笨也最聪明的方法,撬动了企服市场的增量之门。

见过太多销售喊着“拓客难、成本高、客户刁”,但李宝生的故事,或许能给你一些不一样的启发。

“拓客难?”是他没找对“显微镜+地图”


李宝生很清楚,B端销售和C端完全不是一个世界。

“客户和用户是分离的,你面对的是一个组织、一套流程、一群不同诉求的人,甚至是一个你根本看不见的决策链条。”

他总结出五大拓客难点:

-获客成本越来越高,有效流量却越来越少;
-你很难真正洞察到客户深处的需求;
-客户越来越“苛刻”,要比三家、拼服务、看案例;
-销售个人效率极低:六成时间花在找线索、查资料上;
-企业拓客渠道窄:要么死磕电销、会销,要么过度依赖SEM投流。

所以他认为,破局的第一步:必须借助工具,把自己从“人肉筛客”中解放出来。

他举了一个例子:

“比如我用企查查,不是为了‘查企业’而已,而是用它快速绘制出一张‘行业客户地图’。”

通过“高级搜索”,他设定维度:城市、行业、注册资本、成立时间、有无联系方式、有无招聘行为……



“十分钟,我就能列出这个城市所有符合我客户画像的企业清单,甚至直接导出Excel。”

这不是什么黑科技,但太多销售宁愿每天手动翻黄页、刷朋友圈、等线索下发给他——也不愿系统性地做一次客户扫描。

16条拓客秘诀:真诚是必杀技,但方法才是加速器


李宝生不喜欢别人管他叫“大神”。

他说自己无非是把常识坚持到底,并且“用对了工具”。

他把自己的方法总结为5条:

1、基础三件套|了解产品、客户、行业

“很多销售的话术都停留在‘我们家产品好’,但客户要的不是好,是‘合适’。”

他要求自己必须清楚产品的每一个细节,尤其是“哪个功能在什么场景下能帮客户解决什么问题”。

2、线索在哪,我就去哪

-行业公众号、客户朋友圈转发的内容,藏着大量商机;
-混进行业社群,“友好地出现,适度展示专业”,而不是硬广刷屏;
-零散时间刷职场社交软件,“有时候直接就能加到你想要的部门负责人”;
-线下活动一定要露脸,“不仅是刷存在感,更是混入上下游生态圈”。

3、跟踪与服务不是成本,是投资

“80%的订单是在第四次跟进后签下来的,”他说,“但大多数人三次就放弃了。”

他甚至会继续服务已流失的客户,“生意不在人情在,B端圈很小,口碑会循环。”

4、人脉与效率,一个都不能少

-从球友、麻友、朋友的朋友中找机会——“中国人做生意终究看关系”;
-能见面不电话,能电话不微信,“见面三分钟胜过微信聊三天”;
-站在巨人肩上:老客户的子公司、兄弟公司、同行公司……是最容易打开的突破口。

5、销售的底色,是真诚与专业

“你骗得了一个人一次,但骗不了一个系统一辈子。”

他说到最后,拼的是你能否真正帮客户解决问题。

工具用得对,效率翻三倍|他是这样用企查查的


李宝生是企查查的深度用户。但他用得和别人不太一样。

1、看企业,更看“动态”

他不是静态地查一家公司,而是看它的“变化”:

-注册资本变更→可能是要扩大规模;
-对外投资新设子公司→有新业务线诞生;
-招标中标信息→说明正在启动项目;
-招聘信息→尤其是关键岗位,暴露真实需求。

他说:“一家公司突然开始招聘‘金融分析师’,大概率它就需要金融类产品或者服务——不管它现在有没有主动说出来。”

2、用“图谱”打穿企业关系链

这是他的杀手级技巧:



-查完目标客户,马上跳转“查查图谱”,看它的母公司、子公司、兄弟公司、股东关联企业;
-从一家企业入手,往往可以拓展出三五家关联企业,“打着旗号进去,成功率极高”。

3、不同行业,用法完全不同

-财税公司:找“近期成立、注册资本不高、正在招财会”的企业;
-物流公司:锁定“有进出口信用、经营范围内含危险品/食品/纺织品进出口”的企业;
-知识产权机构:瞄准“科技园区内尚无专利、但属知识密集型的公司”。



45岁,或许才是销售的黄金年龄

李宝生说,年龄从来没成为他的障碍,反而让他更沉稳、更值得信任。

“年轻人拼体力,我拼策略、拼耐心、拼积累。”

他不认可“销售就是吃青春饭”的说法。

在他看来,B端销售尤其如此:你需要懂行业、懂人性、懂商业逻辑,这些都不是24岁就能具备的。

而这178个客户,没有一个是靠强骚扰换来的。

“我从不群发消息。每接触一个客户,我会提前花20分钟研究它——最近有没有融资?有没有招聘?有没有诉讼风险?然后再说话。”

这叫尊重,也叫专业。

真正的拓客,是从“推销”走向“链接”

李宝生的方法,看似朴实,却暗合了一个趋势,B端销售正在从“广撒网”走向“精准垂钓”,从“推销员”变成“解决方案提供者”。他之所以能4个月开拓178个客户,不是因为话术多华丽,而是因为:

-他用了数据工具高效筛客、判客、拓客;
-他坚持深度准备、长期跟踪、服务延续;
-他理解销售的本质是“帮客户解决问题”,而不是“卖出一个产品”。

如果你也觉得拓客困难、效率低下、客户难缠——
不妨停下来想想:

你是真的在帮客户,还是在机械地完成自己的KPI?

工具永远只是工具,背后的思维才是关键。李宝生说:“只要你想帮客户,全世界都会给你让路。”

愿每一个ToB销售,都不再孤独作战。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