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灵奖得主、深度学习领域先驱杨立昆近日在社交平台宣布,将于年底结束在meta的12年职业生涯,转而创立一家专注于先进机器智能(AMI)的初创企业。这位meta AI首席科学家透露,新公司将致力于开发能够理解物理世界、具备长期记忆、推理能力并规划复杂动作序列的系统,目标直指下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
杨立昆在公开信中特别感谢了meta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及多位高管对其研究工作的长期支持,但未提及近期备受关注的meta超级智能团队负责人汪滔。知情人士指出,meta近年来对基础研究部门的资源调整,特别是新成立的"超级智能"团队采取的封闭开发策略,与杨立昆坚持的开源理念产生显著分歧,这成为其离职创业的关键诱因。
作为深度学习"三巨头"之一,杨立昆与约书亚·本吉奥、杰弗里·辛顿共同获得2018年图灵奖。他自2013年加入meta后,长期领导基础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FAIR),主导开发了多项突破性技术。今年6月提出的视频预测模型V-JEPA V2,通过抽象表示学习物理世界行为,被视为实现通用人工智能的重要里程碑。这种技术路线与meta当前聚焦快速迭代商业模型的战略方向逐渐偏离。
meta近期在AI领域动作频繁。扎克伯格不仅以天价薪酬组建超级智能团队,还收购数据标注公司Scale AI近半数股份,并邀请前GitHub CEO纳特·弗里德曼等顶尖人才加盟。与之形成对比的是,FAIR部门在10月经历大规模裁员,包括多位早期核心成员离职。这种战略转型直接导致杨立昆与新管理层的理念冲突,最终促使这位AI泰斗选择自主创业。
新成立的AMI公司将突破现有大模型的局限,重点攻克物理世界理解、常识推理等核心难题。杨立昆强调,新企业不会完全脱离meta生态,双方已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种"技术分立+商业合作"的模式,既保持了学术研究的独立性,又确保技术落地的可能性,为AI领域的技术路线之争提供了新的平衡方案。
行业观察家指出,meta近期的人才流失与战略调整,反映出科技巨头在AI商业化竞赛中的普遍困境。杨立昆的创业选择,既是对个人技术理想的坚持,也折射出顶尖研究者对当前AI发展路径的深刻反思。随着新公司的启动,这场关于人工智能未来方向的争论,或将进入新的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