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近日公布了新一批院士增选结果,数学物理学部迎来14位新晋院士,其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彭承志凭借在量子科技领域的突出贡献成功当选,年仅48岁的他成为本轮增选中备受瞩目的青年科学家代表。彭承志的研究方向聚焦于量子信息与量子光学实验,其学术成果在国内外均产生重要影响。
作为中国量子科学领军人物潘建伟院士的学生,彭承志长期担任其科研团队核心成员,深度参与多项国家级量子科技项目。他主导了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地面站的建设与运行,通过精密技术攻关,实现了卫星与地面之间超高精度的量子通信实验,为构建全球量子通信网络奠定基础。他还牵头推进了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等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推动量子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场景。
在基础研究领域,彭承志团队今年3月取得重大突破。由潘建伟、朱晓波与他共同领衔的超导量子团队,成功研制出105比特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三号"。该设备在解决量子随机线路采样问题时的运算速度,较当前国际最快超级计算机快千万亿倍,刷新了超导体系量子计算优越性的世界纪录,标志着我国在量子计算机研制领域达到全球领先水平。
商业领域同样见证着彭承志的卓越影响力。他曾任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成功推动这家量子科技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截至目前,国盾量子股价年内涨幅约70%,总市值突破450亿元。现担任中国电信首席科学家的他,持续推动量子技术与通信产业的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进程。
本轮院士增选结果引发量子领域专家热议。业内人士指出,48岁的彭承志当选院士,既体现我国量子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态势,也彰显国家对青年科技人才的重点培养。值得注意的是,潘建伟团队的另一位核心成员、中国科大教授陆朝阳亦申报了本年度中国工程院院士并进入有效候选人名单,量子科技人才梯队建设成效显著。
今年正值量子力学诞生百年之际,量子通信作为未来信息科学的关键支柱,其战略价值愈发凸显。这项能够突破经典通信性能极限、实现更高效安全信息传输的技术,已被纳入我国"十五五"规划重点发展领域。随着国家在量子领域的布局持续深化,行业正步入加速发展期,对年轻科学家的需求愈发迫切。有专家表示:"量子技术竞争本质是人才竞争,彭承志的当选释放出明确信号——国家正在为量子科技发展构筑坚实的人才基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