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北汽董事长张建勇在发布会上直言“享界S9T若卖爆,余承东将再次封神”时,这场关于智能电动旅行车的博弈已悄然超越产品本身。这款起售价30.98万元的车型,上市首周大定突破1.3万辆,24小时订单达7500台,累计小订量超过4万台,不仅刷新了享界品牌的历史纪录,更以“一周销量=德系竞品两年总和”的姿态,向传统豪华旅行车市场发起降维冲击。
数据背后的市场逻辑更值得玩味。全球最畅销的两款德系豪华旅行车去年在中国合计销量仅6000余辆,而享界S9T用7天时间便完成超越。用户构成显示,增换购比例高达90%,其中35%为女性用户,华为手机用户占比不足50%,苹果用户却达三分之一。这种“破圈”效应表明,享界S9T已突破华为生态圈层,将产品吸引力辐射至更广泛的消费群体。
产品力的革新是这场颠覆的核心。享界S9T车长近5.2米、轴距超3米,空间表现直逼保时捷帕拉梅拉猎装版。全车30处储物空间设计、冷暖箱、副驾加密储物格等细节,将“能装”升级为“会装”。智能配置方面,4颗激光雷达与36个高精度传感器构成的全维感知系统,配合鸿蒙智能座舱与智能投影巨幕,重新定义了车载娱乐场景。但真正形成技术碾压的,是华为途灵底盘与魔毯悬架2.0的组合——通过全域六合一架构整合车身、动力、悬架系统,实现轿车舒适性与SUV通过性的双重突破。
这场“小众突围战”的战术设计堪称精妙。余承东团队通过三大策略重构竞争维度:其一,以国产新能源身份打破价格壁垒,30.98万元的起售价直插BBA中级轿车价格区间;其二,将“旅行车”从情怀符号转化为“生活扩展器”,在颜值、空间、智能、舒适四个维度实现全维覆盖;其三,精准卡位30万-40万元价格带的竞争真空,相比传统燃油旅行车在智能化上形成代差,对比同价位SUV则以造型与操控质感建立差异化优势。
行业观察者注意到,享界S9T的用户生态正在发生质变。早期旅行车市场因进口关税导致价格虚高,通过性不及SUV、操控性不如轿车的“鸡肋”定位,使其长期困于1%的市场份额。而享界S9T通过全栈华为技术赋能,将百万级豪车的技术下放至30万元区间,这种“技术平权”策略直接动摇了BBA用户群体的品牌忠诚度。数据显示,其用户中不乏传统豪华品牌车主,实现从“小众玩具”到“主流选择”的跨越。
但市场质疑声同样存在。当前汽车行业“订单注水”争议频发,小订火爆与交付扑街的案例屡见不鲜。享界S9T虽以初期数据证明市场热度,但后续产能爬坡与品控管理才是关键。北汽集团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暴跌81.8%,创港股上市以来新低,北汽蓝谷连续五年亏损、单车亏损达3.44万元的现实,更凸显这款车型的战略重任。作为北汽新能源转型的“最后王牌”,享界S9T承载的不仅是销量目标,更是品牌向上与生态拓展的双重使命。
这场博弈的深层意义在于产业模式的验证。鸿蒙智行预计2026年在售车型将超17款,如何避免内部资源消耗、保持品牌差异化成为关键挑战。享界S9T的成功,证明其有能力将边缘品类培育成“小众爆款”,这种差异化开局策略既规避了与问界、智界的直接竞争,又为品牌树立了独特调性。北汽与华为近期将八年合作升级为“科技全生态”战略共同体,未来三年投入200亿元专项资金的决策,更显示出双方“All in享界”的决心。
当余承东将微信头像换为与享界S9T在草原的合影时,这场关于智能电动出行方式的变革已悄然展开。从打破价格壁垒到重塑价值认知,从技术下放到生态共建,享界S9T正在重新书写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规则。这场变革的终极意义,或许不在于单款车型的销量数字,而在于推动中国汽车文化向多元成熟的方向演进——正如余承东所言:“这不是竞争,而是维度的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