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科技领域最新消息,马斯克旗下SpaceX公司于近期成功实施了星舰第十一次综合飞行测试。此次测试中,星舰组合体展现出多项关键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为第三代星舰的研发积累了宝贵数据。
本次试飞的星舰系统由S38飞船与B15.2超重型助推器组成,其中助推器为八次飞行复用设备,33台猛禽发动机中有24台实现重复使用。这种设计显著降低了发射成本,体现了SpaceX在航天器复用技术上的持续突破。测试过程中,超重型助推器顺利完成着陆燃烧阶段的各项配置验证,最终按计划坠入墨西哥湾海域。
飞船部分同样表现优异,成功执行了有效载荷部署、返场机动等核心任务,最终精准溅落印度洋。测试内容涵盖动态倾斜机动验证,通过优化着陆燃烧和再入末段的控制算法,实现了飞船的亚音速精准导航。猛禽发动机在太空真空环境下的重新点火测试再次取得成功,进一步验证了其稳定性与可靠性。
在热防护系统方面,SpaceX采取了创新设计。飞船部分隔热瓦被移除,裸露区域未设置备用烧蚀层,直接进行再入阶段燃烧极限测试。同时,飞船外层包裹了新型"脆皮覆膜"材料,既提升了隔热性能,又简化了隔热瓦安装工艺,大幅缩短了复用准备时间。这些改进为未来星舰的完全回收和快速复用奠定了基础。
助推器测试重点聚焦下一代着陆技术。在着陆燃烧阶段,系统按预定程序完成三次发动机配置切换:初始阶段点燃13台发动机,转向阶段调整为5台模拟路径微调,最终阶段仅保留3台中央发动机实现悬停。这种配置验证了第三代星舰助推器设计的基准参数,即通过5台发动机实现飞行路径微调,同时为发动机关闭提供冗余保障。
载荷部署测试延续了此前模式,星链卫星模拟器在亚轨道完成部署后,随飞船再入大气层失效。这项测试已在前几次飞行中成功验证,此次进一步巩固了相关技术可靠性。
作为第二代星舰的收官之作,本次测试全面检验了系统在再入、回收等关键环节的性能。相比第一代,第二代星舰在隔热极限、载荷部署和发动机太空点火等方面均有显著提升。这些技术突破为第三代星舰实现完全回收、重复利用和商业化运营扫清了主要障碍。
SpaceX此前已明确表示,此次发射是Starbase Pad 1发射台配置的第二代星舰最后一次任务。从飞行结果看,测试达到了预期目标,为后续研发工作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