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潮汕籍投资人刘小鹰创办的投资机构老鹰基金,凭借在硬科技领域的深度布局与资源整合能力,首次入选“2025新质生产力投资机构软实力排行榜Top20”,这也是该机构连续第三年登上FOFWEEKLY年度榜单。作为一家以“软实力”见长的投资机构,老鹰基金通过预判技术周期、构建产业生态等独特能力,为被投企业提供全方位赋能,累计投资超过300家科技创新企业,其中超10家已上市或进入上市流程。
“软实力是看不见却决定终局的能力。”刘小鹰这样定义老鹰基金的核心竞争力。自2012年成立以来,该机构在人工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持续深耕,通过构建产业共振网络,帮助初创企业突破技术瓶颈。其独创的“1234法则”成为筛选项目的关键标准:一见(与创业者是否投缘)、二品(创始人的人品与终极目标)、三力(执行力、领导力、学习力)、四商(情商、指商、财商、逆商)。这一方法论助力老鹰基金精准捕捉了影谱科技、芬兰旗鱼系统等明星项目,其中影谱科技已成长为AI领域独角兽,旗鱼系统则意外切入俄罗斯操作系统生态核心。
作为潮商精神的典型代表,刘小鹰的创业历程充满传奇色彩。1977年随父移居香港后,他凭借潮汕人“敢闯敢拼”的特质,从香港中文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毕业后,放弃求职信直接进入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洋行。五年间,他从销售工程师晋升为经理,跑遍北上广深等开放前沿城市,积累了早期人脉资源。1993年,30岁的刘小鹰在辞职、结婚、创办长远电信的“三连击”中开启创业路,以20万元签下诺基亚中国总代理,随后拓展飞利浦、阿尔卡特等品牌,五年内实现收入与利润连年翻番。
1999年,刘小鹰抓住港交所创业板机遇,将太平洋商业网络的B2B概念注入上市主体,仅用两年业绩便成功登陆资本市场。2000年1月26日,其公司以33%的股价涨幅挂牌,市值突破20亿港元,36岁的他成为香港最年轻的上市公司主席。同年5月,该公司又通过借壳在纳斯达克上市,半年内实现双板登陆。这段经历中,他曾因对互联网趋势判断失误错过投资马云,但这一遗憾反而推动他转向天使投资领域,最终通过师兄王干芝间接成为阿里巴巴早期投资人。
如今,老鹰基金的管理资产规模已超30亿元,在上海、杭州、武汉、成都、香港及海外硅谷、波士顿等地设立分支机构,形成覆盖全球的科技投资网络。除直接投资外,该机构还以自有资金参与10余家国内外早期创投机构,链接超1000个科技项目,构建起庞大的优质项目池。2025年1月22日,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2025世界品牌峰会”上,刘小鹰荣获“2024年度最具影响力天使投资人”称号,其投资生涯再添重量级认可。
从潮汕商帮后裔到跨国投资家,刘小鹰的轨迹印证了潮商“以小搏大、敢为人先”的基因。他常提及父亲作为泰国归侨的经历——家族曾经营大米生意,鼎盛时期拥有四条远洋货轮。这些家族故事与大学期间接触的JP摩根、高盛等百年企业案例,共同塑造了他对商业传承的深刻理解。如今,他正通过老鹰基金将这种精神传递给新一代科技创业者。












